(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主题“缘”)
最近在听刘震云的书,《一句顶一万句》。所谓的一句顶一万句,就是说这一句话的分量非常大,胜过普通的一万句。
通篇讲述的是一个人寻找另一个人的过程,一句话找另一句话的过程。两个人在一起说话,会出现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两个人都喜欢和对方说话,第二种情况是我想和对方说,对方不想和我说,第三种情况是我不想和对方说话,对方却想找我说话,第四种情况是两个人都不想和对方说话。
这四种关系涵盖了全天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两个人如果能像第一种情况那样,双方都有说不完的话,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所以这个世界上的人才会不断的通过各种弯弯绕去寻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才会千转百回的去找另外一句话。这道出了一个真相,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
书中有一个桥段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书中杨百顺的私塾先生给他们讲的一句论语的解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和大部分人听到的解释是一样的,那就是,听说朋友从远方来感到非常的开心。可是刘震云借书中的私塾先生解释的却是,要是远方有一个朋友能来看我,那该多好啊。言下之意就是,身边生活中没有一个可以言说的朋友,道出了无尽的孤独。
尽管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但是终其一生的在寻找一个能说上话的人。书中的老杨是个卖豆腐的,他这一生自认为最好的朋友是赶马车的老马,可是老马并不认他这个朋友。杨百顺喜欢喊丧罗长礼,希望像他一样,更希望和他做朋友,可是他与他根本说不上话。
后来杨百顺终于找到了一个能说上话的人,是他五岁的养女。本来是上天的一种眷顾,可是却不巧,让养女走失了。
而他的老婆跟他属于无话可说的人。后来他老婆跟别人私奔了,他假意去寻找。在车站发现他老婆和私奔的银匠,甜蜜的偎依在一起,同吃一个烤红薯。他看到妻子和那个银匠有说不完的话,尽管清贫,却非常的甜蜜。他也由此想通了,释怀了。因为他妻子和他在一起从来就没有这么笑过,也从来没有说过那么多话。
杨百顺的养女后来被辗转卖到了别处,他的儿子叫牛爱国。牛爱国和他妻子结婚的时候,登记人员问他们为什么要结婚,他们说,两个有说不完的话。
后来他们渐渐的没无话可说,牛爱国的妻子也出轨了,这让他起了杀心。可是怕杀了人之后自己的女儿变成孤儿,无依无靠。内心非常痛苦。
牛爱国后来去找他的朋友,向他的朋友发出了一个疑问,一个人决定和另外一个人私奔,一定有一句话打动了他,这一句话顶一万句,不知道这是一句什么样的话?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一句具体的话。人与人之间讲究的就是一种缘分。有的人就是非常投缘。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年轻的时候有一个非常聊得来的朋友,他每个月最少要来我家一次,跟我爷爷喝酒聊天。有一次还聊了通宵。为此我奶奶非常不喜欢爷爷的那个朋友。
我爸爸也有一个非常聊得来的朋友,是他的大表哥,他们都喜欢研究中草药,两个人经常相互切磋,相互调侃,经常我用我的药换你的药。爸爸是个严肃的人,只有和他表哥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展现出他那活泼轻松的一面。
我也有这样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同吃同住,彻夜长谈。后来结婚了,有空打电话聊天也要畅聊一两个小时。
人生得遇这样一个投缘的朋友,算得上是人生幸事,当好好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