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宋)岳飞
昨夜寒蛩[1]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2],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3]。
白首为功名[4],
旧山[5]松竹老,阴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
[1]寒蛩(qióng):指秋天的蟋蟀。
[2]千里梦,指赴千里文外杀敌报国的梦。
[3]月胧明:指月光不明,胧:朦胧。
[4]功名:此文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建功立业。
[5]旧山,指家乡的山。
【白话文】
昨夜,寒秋蟋蟀不准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站起身,独自绕台阶踽踽而行,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家乡山上的松竹苍然已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诗评】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战略家、民族英雄、诗人岳飞的诗作。诗人长年征战在外,抵抗金兵入侵,身心疲惫,而且因收复失地时受朝廷奸臣的贬斥,深感抑郁惆怅。
据历史记载,当时南宋朝廷身为宰相的秦桧、赵构等人极力奉行割地议和的一意求和政策,朝会上不遗余力贬斥岳飞等抗金将士,并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导致岳飞孤立无援。
这首诗则反映了诗人在极其无奈的情况下,只能拨弄瑶琴,用琴乐之声慰藉自己的灵魂,纵使千山万水,弹断琴弦无人知,何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