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出于好奇,考过心理学的证,经常看心理学方面的文章。有时候在书中、文章中看到一个能让你心里一动的点,那种“哦,对啊,是这样的”声音呼之欲出,这个时刻的观点要时常回顾,那可能就是你需要的。
前几天,看到两个观点,一是李松蔚老师写的咨询师要下功夫的地方是让改变发生,这个改变并不仅仅是“改变”的建议和信息,不是“你明白要改变,就是不去做”,不是“知道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而是改变切实地发生了。这种改变的发生,可能是之前你从未听说过的一个观点,比如你从不知道运动除了累之外的好处,有人告知后,你真的做了,体会到了好处,从此养成了运动的习惯;也有可能是知道发火对孩子不好确忍不住发火,咨询师会告诉你,发火之后给孩子做一下安抚,或告知孩子自己的软弱与恐惧,或做一顿孩子爱吃的饭菜,或者几句道歉的语言,都可以。总之在道理和行为之间做一个铺垫和缓冲,就可能改变了事情的走向。
另一个观点是关于倾听的。倾听是咨询师的基本功,但是很多人对于倾听的做法,仅仅只能做到不插话,不打断,注意力比较集中地搜集对方话语中的信息,脑子中又不断地在思考,怎么回应和建议,其实这种已然不容易可依然只是表面的倾听,因为你还是在以自我为中心。作者还做了深一步的探讨,怎么是进一步的倾听。
可是,当我回想起这个观点,觉得对深入倾听还有点模糊,回头找这篇文章时,翻遍几个常看的心理学公号,怎么也找不到。那种得而复失的感觉,让人怅然若失,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