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
燕园客
两年之前注册的账号,今天突然就用起来了。我只是想留个纪念——在燕园读本科的最后一个月,或许是我这四年来最富于创造力的时刻。
5月31号凌晨,在连输十五盘游戏之后,我感觉自己彻底放弃了英雄联盟。6月2号,大皇帝的账号终于到了88级,我一口气出了四个红将,晚上打完国战,心满意足地卸了这款无聊的手游。——游戏并没有为我带来十足的快感,最终还给了我清静的空闲。
前几天申请开学担任新生辅导员,我事先请示了魏老师,因为博士生第一年除了上课还要在实验室搬砖。魏老师提醒我,不能指望什么事情都抓,集中精力做好一两件事情才是理想的。这个观点我当然赞成,可是直到最近我才意识到,有好多事,不做就错过了。
我不想留下遗憾。
于是我仍然提交了申请,申请表上自我评价的部分,我这么写着:“我报名是出于一种责任感和成就感,我觉得我能领会到学校的一种传统,并希望将这种传统传递给新生”。我所理解的北大的传统,就是兼容并包,就是独立和自由。它体现在管理上,就是放任和呵护。
面试的通知还要在6约9号之后,手头的事情首先是关于阻变发射文献的调研。一周以来,我花了大气力,终于将EndNote的文献梳理清楚,并且在OneNote上给每一篇文献留下了笔记页面。今天在读2000年的综述文章时,发现我们组在做的电子源的诸多想法,比如解释机制、提高发射效率、使用LaB6、制作阵列、制作微型源,在十八年前都已经做得相当成熟。想搞清楚前人的工作和我们的位置,必须做一个浩大的调研,查阅将上百篇相关的参考文献。
然后还有生长碳管的事情。半个月前魏老师帮我接了一个长碳管的活,眼下对方等着用。由于这次的基底有挑战性,再加上以前生长一知半解,效果本来也不理想,所以也准备先做一个彻底的文献调研。明确一下生长的机制,总结生长各种形态的碳管的方法。事情迟迟没有进展,最晚明天该开始了吧。
兼职的事情今晚也有了进展,公司已经正式把我入职提上日程,接下来我将着手运营一批涵盖AI各个垂直领域的微信群。毫无预兆地,我迈进了这个蒸蒸日上甚至显得过热的人工智能领域。我一边通过微信公众号和身边的同学了解人工智能的前沿,一边试图从专著和论文去尝试实践上的入门。Hinton在2006年的文章将是我看的第一篇AI领域的paper。
最后极有挑战性的工作是创业。我酝酿了半年多的想法,在取得了周围8个人的赞同和其中两个人的加入之后,终于让我有了实践的念头。这三天以来,我调研资料,完善想法,一步一步地接近梦想。
忘了是谁说过,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找到自己可以投入一生的事业。所以我将选择成为教师、科学家、高管还是成功的创业者?我不确定。我只知道,6月1号从十渡毕业旅行归来,我的工作热情已经被空前地调动起来,这是我most productive的时刻,也是我执行力max的时刻。
我希望哪怕学习工作再忙,每天雷打不动地看那么两三篇文献,透彻地分析分析,以求进步。内容不外乎纳米科技和人工智能,偶尔夹带私货,发发牢骚,也未为不可。我文笔不行,只会记流水账;不过诚意为上,坚持下去未尝不是一道风景。这就是这个公众号的基本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