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粮,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新中国建国后打土豪分田地,国家又重新制定了新的粮食征收制度,农民将所种收获的粮食按承包面积计算标准无偿交给国家,由各个指定的地方粮食站征收。再统一上交国家。这一制度直至2006年1月1日国家方才取消交公粮,彻底的减轻了全国的广大农民群众。
![](https://img.haomeiwen.com/i4094554/c1c3228945b79a94.jpeg)
“公粮”在老一代农村人心中是不可抹灭的记忆,九十年代以前我国农业还是以传统耕种为主,农村里的人基本上都是靠种植维持生计。特别是田地承包到户后,村里人多地少且产量低。每到了收获的季节收回来稻谷村民们就开始愁眉不展了,因为晒干稻谷就要去交公粮了。很多家里面人口多的交了公粮后,基本上没有多少口粮可供支配,有时还没到收获的季节家里就没有粮食了。邻居之间会有相互借粮是很平常的事,到了把粮食收获回来再还上。时常也有人因家里需要口粮而交不上公粮越积越多的情况。
![](https://img.haomeiwen.com/i4094554/10f71cca7d7ae4e7.jpg)
从农村里面出来的九零年初出生的农村孩子的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那时候还小不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只知道每到收回稻谷晒干后村里人及爸妈都会去交公粮。而交公粮反倒让小不懂事的孩子们觉得是一个好玩的集体活动,可以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哪里会想每当到交公粮的时候,也是爸妈最烦恼的时候,而且且路途遥远。公粮要自己拉到晒稻坪晒干把稻谷装好袋子,靠双腿走路拉人力车运到十公里外的另外一个乡镇去粮所去。到了粮所还要排队,因为周围几个乡镇的村民都是集中在一起。所以交公粮成了一件村民之间的大事,排了队还要看粮站“质检员”脸色。插一根半空的铁管进袋子里面再拉出来看稻谷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这些质检员坐在磅秤旁、抽着大家敬的烟,一不高兴,就说你粮食不够干让你拉回去吹干改日再来。 所以村民去之前一天都会先晒干了再运去,不然来回就是十几公里了划不来。那时候村里还没有多少人有人力车,借车还要排好队轮流来用。农村收入单一没什么经济来源,有辆人力车都算不错的了,有的人还是靠肩膀挑着去的。所以直到国家改革开放深入贯彻,免了交公粮。村民们也有了更多的门路可以增加收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方才慢慢提高。村民也慢慢的由靠传统种养单一的模式转为外出务工为主。农村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及孩子为主。
送公粮是农村人几代人抹不掉的记忆,免了公粮到后来种粮食有补贴。国家实实在在的保障了广大农村农民种植的经济效益。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带来的对新时代社会经济效益的成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