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城市里生活 回到农村
父亲在他那个年代,算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那时父亲读私塾,几年下来,俨然成了家族中最有文化的人。村里能识字的人不多,父亲写得一手好字,那时候写字用毛笔,屋里墙上都是父亲的毛笔字。到我们兄弟姐妹上学时,父亲看不上我们写的字,常常对我们说,写字像做人,要想写好,必须得每天练。做人也一样,有好人,有坏人,做一件坏事人家就会忘了你做过的十件好事,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练字也一样,一天不练字,前面的十天也白费了。我听起来感觉好夸张,所以我们的字一直没父亲写的那么好。房屋中间特别醒目的几个大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直伴着我长大。
在我印象中父亲是非常能干的,没有什么是他不会的。父亲有兄弟姐妹六个,奶奶刚生下小叔不久就去世,爷爷爱抽鸦片,把太爷爷攒下钱让他一个人就享受完了。
到爷爷去世时,父亲还没结婚,但人長得特别帅,1米8的高个,五观长得也好,人也能干。虽然家境不好,弟弟妹妹太小又太多,但母亲就是看上父亲長得帅,人能干又有责任心才嫁给他的。这些都是后来母亲告诉我的。
当时父亲在城里上班,是当地有名的盐厂。盐厂在那个年代是人人都向往的企业,可以养活几代人,有单位福利分房,儿女也可以接班。
大姑嫁人嫁的早,父亲眼看几个弟弟妹妹没长大就成了孤儿,心里着急呀,只得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到农村照顾弟弟妹妹。大姑结了两次婚,第一个姑父在大越进时饿死的,嫁给了在盐厂上班第二个姑父,之后大姑也在盐厂上班,父亲这才少了一份牵挂。
离开铁饭碗回到了农村的父亲就这样开垦荒地。地种的多粮食就很多,村里的人都有点羡慕嫉妒父亲了,经常有邻居因为地少,或不好好种地,或者遇到天灾吃不上饭的,年底来借米是常有的事,但是我们家可以说是年年有余。父亲对兄弟姐妹总有尽不完的心。
父亲爱唠叨,也许是又当爹又当妈又当兄长的原因吧!对自己的儿女好象没有对兄弟姐妹那么用心,好像把爱全部给他那些弟弟妹妹。!母亲常常责备父亲,说自己的孩子还不如那些嫁出去的妹妹。
在我记忆中,母亲是个固执的人,不愿求人,好像是父亲伤透她的心一样,性格也像钢一样的硬,从来都不求父亲,所以我的性格多少有点像我母亲。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和小朋友打架,结果被打得鼻青脸肿,回到家父亲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而母亲立马冲出门去找人理论。要是姑姑她们被人欺负,父亲连命都不要也要争回来,所以从小父亲在我心里的形象不是那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