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七堂极简物理课(主要脉络)

七堂极简物理课(主要脉络)

作者: JungleTalk | 来源:发表于2017-04-14 21:58 被阅读28次

    20世纪物理学有两大支柱: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凭一己之力思考孕育而来的,是关于引力、空间和时间简洁又统一的观点。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三篇论文,这三篇中的任何一篇都足以让他获得诺贝尔奖。第一篇指出了原子的存在,第二篇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第三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指出宇宙中没有统一的时间。

    狭义相对论之后,爱因斯坦发现自己的理论和牛顿力学产生了矛盾,他期望可以修正万有引力学说。万有引力说假设万物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吸引的力量,牛顿称之为引力。爱因斯坦不这样认为,他想像有一个如同电磁场一样的引力场,引力和电力一样,也是通过场来传播的。

    然而这个引力场究竟是什么?正当百思不得其解时,爱因斯坦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天才的点子:引力场并非弥漫于空间,因为它本身就是空间。1915年,他把自己的发现写成论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广义相对论。

    这是一个惊世骇俗的理论,对宇宙做了惊人的简化:空间不再是一种有别于物质的东西,而是构成世界的“物质”成分之一,一种可以波动、弯曲、变形的实体。打个比喻,我们不再身处一个看不见的坚硬框架里,而更像是深陷在一个巨大的容易变形的软体动物中。

    简单来说,狭义相对论指出,时间不是永恒不变的,在不同空间会发生弯曲。而广义相对论指出,空间也是可以弯曲的,只要有物质的地方会发生弯曲。

    广义相对论的猜想不断被证实,就在不久前,爱因斯坦预言的引力波也被发现了。

    再来说说量子力学。

    这不是某个人的科学理论,而是一大批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量子理论有个特点,在实验上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但这个理论诞生100年后,仍然笼罩在一片神秘莫测的奇异氛围中。

    上面说到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第二篇论文,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那么提出量子概念的是谁?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被称为量子理论之父,他假设电磁场的能量都分布在一个个的“量子”上,也就是说能量是一包一包或一块一块的,用这个方法计算出的结果竟然与测量得到的数据完全吻合。普朗克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是否正确,爱因斯坦终于认识到,这些能量包是真实存在的。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率领弟子引领了量子理论的新发展。1925年,量子理论的方程终于出现了,取代了整个牛顿力学。仿佛一切现象都找到了归宿,一切都可以被计算出来。元素周期表是的每个元素,都是量子力学最主要方程的一个解。

    虽然人类对量子理论的认识在不断推进,但一个世纪过去了,至今我们只知道这个物理系统是如何影响另外一个物理系统的,对这个物理系统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却仍然无法确定地描述。

    量子力学就是要描述宇宙中的各种粒子的性质和运动方式。

    我们身边所有的物体都是由电子、夸克、光子和胶子组成。它们被称作基本粒子,此外还有几种微粒,如中微子、希格玻色子。

    这些粒子并不像小石子一样真实可感,而是相应的场的量子,比方说光子是电磁场的量子。粒子无所不在,即使空间中一块没有原子的区域,还是可以探测到粒子的微小涌动,宇宙中没有彻底的虚空。

    量子力学和粒子实验告诉我们,世界是物体连续的、永不停歇的涌动,是稍纵即逝的实体不断地出现和消失,是一系列的振荡,是一个由事件而非物体构成的世界。

    根据量子理论,物理学家搭建了一个“基本粒子标准模型”。这是一个东拼西凑的复杂模型,并非如广义相对论方程式那样简洁,但是它仍然是目前解释物质世界最好的理论,它的预测全都得到了证实,除了暗物质和广义相对论中被描述为时空曲率的引力之外。

    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一个指向宇宙空间,一个指向微观世界,然而这两个理论不能同时正确,即它们是矛盾的。科学家一直期望找到一个完美的理论,能形成一个统一的世界观。

    于是出现了SU(5)理论、超对称理论、圈量子引力理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堂极简物理课(主要脉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pg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