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孙中山东江战事的窘境,始了解创办黄埔军校的必要性。
民国肇基六年后,黎元洪退出大总统位。继任者冯国璋,一年期满后无奈退位。之后的徐世昌大总统,野心不小,欲整合各系军阀势力,使权力回归总统。狡猾圆故的人,注定不被重视。手上无兵无权的徐大总统,待把皖系势清除后,久之反成直系、奉系军阀傀儡。民间嘲讽,总统号令不出京城。各省督军、民政长官、省长皆手握军政大权,中央财政税收少得可怜。
单靠了个财政总长梁士诒,巴结日本,以从日银行借钱供政府开支。许多政府公务人员连工资也难发,常常是饥饿难当。连将士军饷,也赖借外债。如此,军队战斗力怎样,应可以想象到的。唉!做民国的总统及公务员,比之某时某日,真是寒碜呀!
或有问,那税收哪去了?民国时期督军阀林立,有如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如著名的东北王张作霖,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曹锟,川军的刘湘、杨森、但丁懋,粤军陈炯明、陆荣廷等等。书中记载,地方财政税收皆自处,兵士也听其调遣。民国十一年,直奉大战在保定一带开打,奉系张作霖自恃拥东三省之实力,早就看不惯强势崛起的直系吴佩孚。吴佩孚,是个有大才且大胆的军事政治全才,随着他实力不断膨胀,野心也变得更大。欲以武力一统中国,那就先拿奉军开刀,战争就这样不可避免开打了。遭殃的永远是平民百姓!
当两家剑拔弩张时,徐世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不断派出使者,往两边去劝说要以和为贵,千万别打战啊!结果大总统的信使们,不是被扣留,就是被直接杀掉。中央政府毫无威信可言,而粤、桂、赣、滇、闽几省自组护法军政府,脱离北京政府,不承认其中央政府的地位。于是,为了促成全国统一,又有了南北议和。这一议和,断断续续议了十余年,进展不容乐观。
民国肇基自孙中山始,客观讲,袁世凯有很大的贡献。作者写袁项城,文笔与气象有如其写他朝开国皇帝。而事实上,袁世凯也当了八十三日洪宪皇帝。死前,在其北洋旧部(段祺瑞、冯国璋等)反对下,及全国各界的唾骂中,下诏宣布退位。局面到何种地步呢?各省陆续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皇帝的政权自立。派出去平叛的军队,也半路倒戈掉头回攻。粤、桂、滇三省首先宣布独立,组成护法军政府。民国南北事实上的分裂从这开始,也算是国家多难,眼见得一个仿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政权,从此可带领华夏民族自立自强,废除不平等条约,免受日俄等列强侵犯,傲然挺立于世界之巅。然天可怜见,属于那个时代的苦和难,才刚刚开始,后面的历史大部分都耳熟能详。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人性欲望使然。清朝灭亡才多久,有点势力的人,都想称王称霸。袁世凯则付诸行动,想再创立袁家天下。其他有兵有权的,谁愿意放下手中权力,乖乖做一个公民?于是乎,所谓的国会,议会渐成摆设,有枪有权才行得通。这一切都是欲望驱动,争名争利,永不罢休。
孙中山先生说天下为公,他率先垂范。蔡老于书中不惜笔墨,极力赞扬,称其为一代伟人。华盛顿式人物,在民国那样的环境下,被欲望驱动的时代,是不可能出现的。即便是有——孙中山,也缺少如华盛顿之外的高明政治家们。一部初期民国史,说来说去,还是不脱旧社会封建旧习。设如前期精诚一致,不内斗不争战,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也如历朝历代开国风气般气势如虹,自信满满。又何来日后的日寇侵犯中华,历千百年未有之惨痛!
进步固然有,至少推翻了两千年封建帝制。科学与民主深入人心,为新中国的诞生培育了土壤,做了必要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