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2.19日志

2018.02.19日志

作者: 萧萧芦苇 | 来源:发表于2018-02-20 22:21 被阅读0次

    1.完成优势计划之《机器人时代》第一天阅读。

    (1)首先对这个设计阅读的创意感兴趣。全书导读前,设计非常贴心:

    a.先说读这本书的三个理由

    (a)我们可以对人工智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b)可以作为大家“择业”或者在工作中“深造”的一个参考;

    (c)能够让读者对世界的政治、经济体系多一些了解。

    b.然后说本书的内容框架

    (a)哪些工作已经被机器人占领了,机器是如何挤压这群人的工作空间的;还有哪些工作将被机器人占领;

    (b)机器人抢占人的工作给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及人们该如何应对;

    (c)科技的发展存在有哪些巨大隐患。

    c.简介了作者 马丁·福特,是机器人革命、人工智能、工作自动化领域的一流专家,在计算机设计和软件开发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实践经验。

    d.提醒此书阅读注意点

    (a)需要对美国的税制、医疗系统、法律体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b)书中作者还会提到一些经济、社会学概念,也需要读者对其进行一番了解。

    (c)可以根据作者的表述联想自己身边的一些案例,更加方便理解。

    (c)编者对原先的小标题做拓展阐释或者用一个更为合理的标题进行替代了。

    (2)今天的内容要点:

            主要讲述的是机器人的新发展对工业、农业和服务业这些低阶工种的岗位挤压。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的能力会越变越强。

    a.3D识别,让机器人不再是“瞎子”,可以完成很多可视化工作。

    b.统一的机器人作业系统是机器人迅猛发展的基础。

    c.云——机器人共用的大脑。

    d.广泛应用机器人的发达国家在纺织业等制造业领域开始占据优势,工厂“回流”。 在发达国家,随着机器人的普及,在出现就业危机的行业里,首当其冲的就是服务业。

    e.农业中的机器人也正在淘汰农场工人,被淘汰的农场工人将“无路可去”。

    2.读《细说汉字》20页,啃完“而”“衣”“米”“方人(yan)”“自”“舟”“竹”“岳”“臼”部。

    3.班级群发布今日挑战任务,今日雨水,挑战任务又加了首小诗(《春夜喜雨》的前四句。)

    4.读随笔组共读书《如何写教育叙事》专题四主题3:自传叙事优秀案例示范与点评,还是用写感悟的方式将每篇理下:

    (1)《恪守真实》:

    读这篇想了许多,归纳为三点。

    a.教育中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要抱怨,要积极对待,妥善处理,有时候,坏事在智慧的老师那里,能巧妙地成为教育资源。

    b.不要以为我们是孩子们的随你的一个过客,有时候,你所做的一切都会影响到孩子长大后对待他人的方式,有的虽然暂时不会立即显现,可已在孩子心里埋下了种子,只等待合适时机发芽,长叶,开花……

    c.孩子犯错,要接纳、宽容、引导。不要急着逼他听话立即改正。要帮他明晰是非对错及后果,让他自己选择,改正。还是尊重、自主空间的问题,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而不是自卑。

    (2)《与学生一起成长》:

          这种优美抒情的自说自话的文字我现在不是太喜欢,因为我从中得不到什么启发、收获不到什么东西。

    (3)《有感于“完美”的课堂教学》:

          是的,完美得无可挑剔,问题就都被隐藏起来,成长就不再发生,这是违背教育的目的的。特别喜欢文中成尚荣先生的话:“教室,是出错的地方。”我也曾对自己经常不能完成预设目标而自责自卑,情绪低落,但作者可能也常遇到类似情形,说这是正常的,我释然了,只要坚持反思,让自己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就好。

    (4)《由一则小故事想到的》:      

            作者提到的那个德国牢房里的例子真的非常好,它胜过作者的感悟对我的启发。我还将这个故事介绍给儿子,因为高中的生活确实与坐牢的情形差不多。没有人能够忍受单调重复无意义的事情,那么遭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办?消极抱怨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如创造性地做它,比如在监狱编篮子这件事,反正也别无选择了,环境限制了,那就积极面对,不要忧郁地想着痛苦,愉快地拥抱它,每天编织一个新花样,刻意寻找编织乐趣,不仅解决了心理问题,而且出监狱时成了著名编织师。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单调的事重复做,你就成了专家”原因吧,也是魏老师常说我们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看条件做好事”的道理吧。与其逼死,不如利用环境锻炼自己,创造性地做好一件事。哈,道理都懂,实践呢,总是做不好! 所以练习练习再练习。

    (5)《教育中的细节》:

            教师不仅要把握大局,也要重视日常细节,两全真是不容易的事。没有大局观,会陷于琐事忘了初衷,不关注到日常细枝末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对孩子会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就像打磨璞玉,有句话说得好,“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继续如琢如磨吧。

    (6)《初为人师》:

            即使教了二十多年,还是不能忘了,要做孩子的朋友。

    (7)《将爱进行到底》:

            为了不做那个臭蛤蜊,除了心中有爱,我再加一句:更重要的是学习,成长,让自己有爱的能力。

    (8)《我的数学情怀》:

            作者希望孩子做生活中的“数学家”,充满好奇心,去发明数学,创造数学,勇于实践,解决遇到的问题,锻炼思维,热爱数学。我也希望让我的孩子们像“文字专家”一样对每个汉字都充满好奇心,去体验创造的美妙,研究的乐趣,破解一个个汉字密码。是的,这一切皆源于一种情怀,一种本身对知识魅力的爱。

    (9)《阅历是最好的注释》:            基本同意这位作者的观点。但我认为美中不足的是作者认对阅历的理解是有偏颇的,他说:“也许得在将来某个时刻”,才能理解诗背后的千言万语。这位老师恐怕是将阅历完全当成学生亲身的经历了。                                  其实,阅读有时候也是一种人生体验,可以弥补一些阅历。那个男孩之所以在老师疏通诗意后无法体会到王维《竹里馆》的美妙之处,作者说孩子还年少是对的,他肯定没有经历过作者所经历过的时代和人生,即缺少阅历。

            那么,是不是只因缺少人生阅历,有些诗我们就只能达到疏通诗意这个层面呢?        

            试想如果这位老师在课前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及王维生平或故事以及这首诗的几个典故,那么或许学生们读这首诗的时候阅历是不是就多了些,理解就多了些可能。

            如果这个老师曾带领学生深度穿越许多诗歌,诗中提到的几个意象都非常熟悉,已熟悉了一些意象的密码,已建立了一些解读诗歌的心理表征,那么,孩子们读起来是不是对此诗的美妙又多领略到几层?

            这说的是进课堂前的准备。

            现在再来看课堂:这位老师和孩子们探求得出的读懂一首诗的妙招是什么?

    a.留意诗词前后的小令小注;

    b.留意诗词的题目含义;

    c.留意题干要求中的暗示信息;

    d.学会串联组合,或借助寻找人物、时间、地点等因素来组合诗歌中的故事,或抓住种种意象组合成立体画面……        

            明显,对《行里馆》这首诗,想体会到它的妙处,abc都没啥用,只有d里说的“抓住种种意象组合成立体画面”有点用处,关键是这画面妙在哪里呢?同样山上一间破草房,普通人会说破败的房子有什么好看,而诗人却能感受到“天寒白屋贫”的美妙。对了,我们要欣赏诗,得要先修炼一颗诗心,然后还要能体会“幽篁”“弹琴”“长啸”“明月”等这些意象符码的内涵,这些古代文人君子在诗中常用这些意象来表达什么情怀和志趣。

            这些,如果没有一位老师深度引领,仅凭孩子自身的生活阅历是达不到的,而且,多年以后,或许一辈子都达不到,有多少人的欣赏水平一辈子都在原地打转甚至越来越庸俗?        

            所以,从这篇叙事让我想到一个老师到底能将学生带向何处取决于他自己的专业素养。

            另外,文中提到的老师以及作者本身,无疑都是有智慧有爱的好老师,可是那位教者只能教会孩子如何疏通一首诗的大意,至于引导孩子如何真正读懂一首诗,如何提升欣赏能力就上不去了。所以,很自然地找了个阅历的借口就将自己的责任推开了,而且这个观点现在很流行,作者不也同意吗?因为如此这般,我们做老师的就不必发展自己,舒服地继续做着好老师了。      

            而且作者还举了个自己亲身经历来验证这个观点,她当年上学也体会不到《竹里馆》的妙处,可是在一个深秋的清晨,看到一幅淡如菊的写意图(这张图如果那位教者用在课堂上效果是不是会好些),配着王维的这首诗,猛然间就懂了诗的情韵,领略到诗人的遗世独立和静美。但,作者也只能领略到此为止,确实,她比那个小男生强了许多,但她说的作者没边际的无奈是从何而来?“明月”这个符码她真的理解了吗?可以想象,作者对自己的理解很满意,所以写下这篇叙事来感动自己和他人,可是,然后呢?她会不会因一首诗的理解而纠结琢磨,去翻看更深一层次的书籍呢?还是就这么舒适地教教学,写写优美的教育叙事呢?

    (10)《教学科研与我的成长》         

            教学科研是我现在最感兴趣的事情,因为它可以实实在在地促进专业成长。叙事也好,专业读书也好,最终目的都是为解决教学困境和难题。如果你眼光长远些,从孩子一生去考虑,那么在我所教的这个时间段,这个点上应该如何做才是最好的,如何做才能将孩子带得更远,其实,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何况我现在还不太好,所以修炼永无止境,虽然暂时周围真正的教研很少,但先自己练着,总会有机会在关键时刻有人来指点一二的,正如作者所说:“机会总是赋予经过磨炼的有准备的人。”

    5.统计班级群挑战情况:

    2018年2月19日  星期日 雨水 (寒假第十六天)

    (1)挑战儿歌《我给小鸡起名字》的有19人:季潇漫(还挑战《春夜喜雨》)、陈翰轩(还挑战《春夜喜雨》)、姜晨(还挑战《春夜喜雨》)、周子扬、周银森(还挑战《春夜喜雨》)、黄梓杨、陈优(还挑战《春夜喜雨》)、奚睿祺(还挑战《春夜喜雨》)、柏文军(还挑战《春夜喜雨》)、凡嘉成(还挑战《春夜喜雨》)、李佳雯(还挑战《春夜喜雨》)、陈雨阳、征李薇(挑战《春夜喜雨》))唐萌、孙兴云、沈如意、王美琪、蒲雨萱(还补背长一岁)黄昕怡

    (2)读报读书的13人:季潇漫(4本)、陈优(4本)、姜晨(小巴掌童话3个故事)、柏文军(2本)陈翰轩(2本)陈雨阳(3个故事)李佳雯(2本)凡嘉成(2本)、唐萌(2本)沈如意(2本)黄昕怡(2本)蒲雨萱(3个故事)孙兴云(只做语文报)

    (3)自己录制长文4人:陈优(给大象的一封信、我有一个万能爸爸)、季潇漫(小鱼快跑、拉紧我的手)周子扬(我喜欢书、好饿的小蛇、好饿的毛毛虫、和甘伯伯去游河)、陈翰轩(《需要什么做一张桌子》有意思)

    (4)练习口风琴有11人:季潇漫、陈优、陈翰轩、柏文军、李佳雯、凡嘉成、姜晨、唐萌、孙兴云、黄昕怡、陈雨阳、

    (5)练字有9人:季潇漫、陈优、陈雨阳、凡嘉成、陈翰轩、李佳雯、姜晨、孙兴云、蒲雨萱

    (6)写绘的6人:季潇漫、陈优、姜晨、陈翰轩、柏文军、凡嘉成、

    (7)写清单小结的有13人:季潇漫、陈优、柏文军、姜晨、陈翰轩、陈雨阳、李佳雯、凡嘉成、唐萌、沈如意、孙兴云、黄昕怡、蒲雨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2.19日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qn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