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之前,刘渊给五个儿子都分配好了权力:刘裕担任大司徒,刘隆担任尚书令,掌握朝政实权,小儿子刘乂为司隶校尉,负责京城的禁军。
至于两个最重要的儿子:刘和继承皇位,刘聪则为大司马、大单于。
匈奴已经实行胡汉分治,皇帝是汉人的至高统治者,大单于则是匈奴的首领。
刘渊这么安排,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既把继承权留给了自己钟意的大儿子刘和,又给了最能干的四儿子足够的补偿,多方面都考虑到了。
他只忘了一件事。
他忘了问问儿子们的意见了。
刘和非常的不开心。
父亲把原本集于一身的皇帝和大单于两个身份硬生生的拆开,只给了自己皇帝的位置,这就让他接过来的权力是不完整的。
这也就算了,更大的问题是,那个光芒万丈的四弟刘聪,父亲还给了他一个头衔,叫大司马。
大司马,是匈奴汉国的最高军职,可以调动全国的部队,类似于今天的三军总司令。
这样一个有名、有兵、有能耐、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弟弟守在自己旁边,如果你是刘和,你怕不怕?
刘和自己怕得要死。
而且,有人看出了他的恐惧。
这个人立即感到,这是一个天赐良机。
道理很简单,皇帝掌握国家的一切,他的任何一丝喜怒哀惧,都蕴藏着极其巨大的能量,高兴了能随手赐你个世代封侯,一恼火也能诛你十族,对任何人来说,皇帝都是个功能强大的命运重构机,如果能掌握他的情绪,那真是无往而不利,想干什么都行了。
所以,任何一个稍微正常点的皇帝,都会极其忌讳身边的人“揣测圣意”,基本上是发现一个处理一个,仁慈一点的剥官,不仁慈的就直接杀头了。
但是这个人胆子大,他决定借刘和的恐惧做点事情。恐惧的力量其实极其恐怖,它可以推动人干出一些难以想像的事情出来,更何必是皇帝陛下的恐惧,一生也难得碰上一次,刘渊那个死鬼这辈子有什么时候恐惧过?既然遇到了,不利用一下给自己谋点私利太可惜了。
一般人绝对不敢起这个心思,身为帝王,“怀疑一切人”简直是一种习惯,何况这个人想干的事情,单单用胆大妄为已经难以形容了,简直是丧心病狂,只要一表露出来这种想法,被当场宰掉已经算上祖上积德了,搞不好就要身死族灭。
但是这个人敢,因为他是刘和的舅舅,而他要干的事情,表面上怎么看都怎么是为了自己的外甥好。
这个人叫呼延攸,是刘渊第一任皇后的亲兄弟,当年,就是他冒险跑到处于八王之乱核心地带的洛阳,请刘渊回去继承匈奴大单于之位的,按理来说,这属于拥立之功,他可以凭这个换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可惜的是,他除了胆子大,完全没有其它的本事。偏偏刘渊又不昏庸,用人重才,有才无德还会勉勉强强的用,比如刘景在黄河边溺死三万百姓,刘渊气得骂他“天理难容”,但后来每次征晋都派他带兵。而无才的,就不要想能在刘渊这里捞到个好位置了。
很不幸,呼延攸既无德,又无才。
刘渊投桃报李,上台以后给他赐了一个“宗正”的官职,而且一辈子不改派。
这个宗正是干什么的呢?是管理族中俗务的,具体就是每年祭祀祖先的时候,他主持一下仪式。
呼延攸极其的不满,他当年冒奇想,潜入洛阳请刘渊回来造反,不是为了当一个宗正的。高风险得有高收益,风险我冒了,收益你不肯给我,那我就自己来拿!
刘渊在世的时候,呼延攸不敢去收账,刘渊太精明,他看着就害怕。现在刘和继位了,这个皇帝看起来要好对付得多,是时候把账清一下了。
他决定趁刘和现在心有恐慌,再捞一次不下于“拥立”的奇功:清君侧。
只要替新皇帝把能威胁他的几个兄弟解决掉,这份功劳,一定足以让自己得到一顶最大的官帽子。
只是这个事情太大,呼延攸虽然胆大包天,一个人也是做不来的,于是他很快组建了自己的团队。
侍中刘乘,一直跟刘聪交恶,两个人简直闹到你死我活,这么好的潜在队友,拉拢进来;
西昌王刘锐,没能被刘渊列为顾命大臣,怨气在心里装不下,都从脸上溢出来了,每天上朝就顶着一张极其难看的臭脸,也拉拢进来。
拉到了队友之后,呼延攸觉得有了底气,这才带着团队进宫找自己的皇帝外甥,带着一脸忠肝义胆的悲愤神色进言:“先帝实在是没有考虑轻重啊,现在陛下您的三个兄弟在平阳城内掌握强兵,大司马更是在郊外坐拥十万人马,这把龙椅,恐怕只是暂时寄放在您这里吧。”
在进皇宫之前,呼延攸应该是仔仔细细的揣摩过刘和的心思,所以才能用一句话狠狠的戳中刘和多疑敏感的内心。
刘和当即就决定动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