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另一组的胖K聊天,他比较真诚的肯定了我在我们组的基层带队工作。有的时候非上司的同事的肯定比上司的肯定更让人愉悦:
我觉得你们组你带的不错,他们工作那么辛苦,可看上去,挺开心的。
我呢,厚脸皮的接受他的夸奖,胖K又问:
你们组有主动离职的么?
我听后一愣,只能回答:有
胖K好奇:什么原因?
“他说,上海房子太贵了”
这又让我回忆起一年前在会议室里和小V面谈时的情景:
“师父,我想辞职回家了”
“诶?”对于像小V这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应届生而言,这个理由确实让我措手不及。
。。。。。。
。。。。。。
。。。。。。
“这,我确实爱莫能助,你自己做决定吧!”
小V的离职办的短平快,不到一个月,所有手续办齐。在我的印象中,那次会议室一别,我和小V就再也没见过了。
而小V和那个离职理由,被当成了段子,一直讲到现在。
其实不得不说,我有一点后悔,后悔在他走之前没有多说几句,我并不期望我的话能让他回心转意,只希望我这个师父,在他走之前,至少传达给他一些积极的态度。
仙道:“以每分钟进一球的速度缩短差距,最后一分钟反败为胜,大家加油了!”
众陵南:“好!”
流川枫:“我听到了。”
仙道:“?”
流川枫:“篮球,可不是算术哦。”
——湘北VS陵南
(县大会生死战)
人生不是算术,人的发展更不是。
小V认为自己买不起房,还给写出了一道貌似合理的人生计算推理:
现在的工资每年可以存30000块,假设每年存下的钱按10%的幅度上涨,如果攒900000首付,可以得到以下的计算公式:
(1+1.1e2+1.1e3+...1.1eX)*30000 = 900000
X大概等于14,也就是需要15年
靠!没毛病!
小伙逻辑性很强,不愧是211点学生。
但是,对吗?
我认识的同学和同事,收入大多是跳跃式的。人生的发展本来就是跳跃式的。简单的说,5年就有一次大进步了。进步前后一般就是翻倍的关系,更不要说随着工作level的提升,人脉、威望、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这真的是一道等比求和题么?
适者生存,不是一个win的命题,而是一个survive的命题。
———忘了是谁说的
房子本质上是一个城市想留下你的一种价值体现。你给这个城市贡献进入了前百分之多少,你就应该拥有一套房。
城市不拒绝有能力建设它的年轻人,这应该是一个城市的自觉,越现代化的城市,越应该如此。
假定这个百分比是25%吧,而进入25%,并不是一个冲的要求,而是一个留的要求。简单的说,不是要去争取,而是要去坚持。
记得在当年考研的时候,考最后一门专业课时,监考老师在考试结束时说:能坚持到最后,你们已经成功了一半。
当年大三时,多少人选择考研,就考研考场就排了八千个位置,而且一部分人在报名前就放弃了。坚持准备到最后一天的,在我一起自习的同学里,16个里只有6个,其中两个还是考本校的。
只要不下桌,总会轮到你。
只要不淘汰,赢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你可以离开上海,但不应该是房子。
我希望,你是因为追求适合自己的生活而离开这个座城市。
活着,毕竟是为了生活。
我有一个同事,因为向往小镇田园,离开了上海。我们很羡慕他,他活得很幸福。
上海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充满了物质的诱惑和欲望,像冰啤酒,爽,刺激,但没韵味。喝了尿,尿了喝,冰爽刺激后,是苦涩的味觉和空虚的大脑。
小镇像红酒,入口️慢,后味足,不知不觉进入感觉,陷入长时间的沉思。
就像高晓松说的,伟大的作家大多生活在小城镇。
每个人有自己向往的生活,就像每个人有自己喜欢的酒,无可厚非。
但,请不要因为酒贵,而说我不喝这种酒。
我希望,你是想做一件热爱的事,离开这里。
毕竟,生活有限,人会死。
有限的生命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哪座城市怎么是束缚。
我要去大理,那里有苍山洱海,我要画下它。
我要去北京,那里有三里屯,我有音乐梦想。
我要去成都,那里有漂亮姑娘,我要娶个万人迷媳妇。
多酷!这才像20几岁的年轻人,全身充满了爆炸的荷尔蒙。
请不要像个絮絮叨叨的老头子,向我讲述你认为的一生。
今年刚好步入而立之年,也以此文勉励自己,像个年轻人,积极地活下去。
写给前离职员工的一封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