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漫
导语:
我泱泱大中华,乃五千年文明古国,国学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留下许多精妙的故事,浩如烟海。笔者只撷取其一部分,分享给文朋诗友,命名《文海撷浪》。文海撷浪(之七十二)
①“眼前有景道不得”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头,是江南四大名楼之首。多少文人骚客留下墨宝。唐代诗人崔颢就写了首非常著名的七律诗《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慕名来到黄鹤楼,想趁酒兴题诗一首,留名千古。但他读了崔颢的诗后,惊出一身冷汗,不知从何处下笔,大有“江郎才尽”之感。心想幸亏没题诗,否则献丑了,只好自愧不如地题上“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成为文坛佳话。
这个故事,一则说明崔颢题诗水平之高,此诗被誉为“唐人七律之首"。二则说明“诗仙"的谦虚坦诚的态度和开阔胸襟及洒脱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②千古“因诗杀人案“
宁静的夜晚,随手翻开唐诗宋词,又看到这诗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从头至尾读了好几遍,感觉每一句都是经典:
洛阳城来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花?洛阳女人惜颜色,望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开颜色改,明年花落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洛阳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尤其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更是千古名句。据说刘希夷小他五岁的小舅舅宋之问,也是才华横溢,风流非凡。见了这首诗,最为欣赏此句。于是向刘希夷要版权,想据为己有,刘希夷放荡不羁,又自命清高,这当然比他的命更重要,于是断然拒绝,坚决捍卫自己的知识产权。
一年之后,年仅27岁的刘希夷突然去世。有人说,是他的小舅舅愤懑他,不让出这首诗,而使人用装满土的袋子,趁他一个不注意,把他压死啦。
此可谓千古“因诗杀人案",令人唏嘘不已!
③“志在龙门夺锦袍"
唐代诗人宋之问,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五言诗《渡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如今小孩都会背诵。宋之问可谓文采超群,他可是“夺锦之才"的主角呢!
据《隋唐嘉话记载》:
武则天曾游洛阳龙门,下诏命众臣赋诗,先写出来的人,就赏赐龙袍。左史东方虬最先献诗,武则天把锦袍赐给了他。
没过一会儿功夫,宋之问的诗也写好了。武则天拿来一遍遍吟赏,认为宋之问的诗打分应高于东方虬。做事亳无拘束的女皇惦起自己说的,先做好诗赏赐锦袍的话,他认为锦袍应赏赐给作诗又快又好的人。便马上命人把锦袍从东方虬手中夺回来,赏赐给了宋之问。
得了锦袍的宋之问,让别的大臣好生欣羡。后来以“夺锦之才”比喻才识超群之士。
文海撷浪(之七十二)一一齐悦社群(第36篇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