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395721/891cedd85b0ae9a6.jpg)
龙舟赛在岭南举行得如火如荼,有风有雨的季节也像这激烈万分的比赛一样,时而狂风骤雨,时而烈日当照,相当极端,把这夏季挥洒得淋漓尽致。糯米糍、妃子笑、桂味……这些深圳特产的标配无时不在眼前晃荡,却深感无力,甚至胆怯不敢品尝一粒——天气酷热,南方人容易上火的体质展露无余。
曾经有一年的端午节,咳嗽、喉咙痛,全身软弱无力。老J说,你得下楼走走,看看人间烟火气。
撑着把紫色小太阳伞下楼来,阳光把眼睛刺得睁不开,一阵眩晕袭来。那时那刻,我多么想念过去十年来游泳的每个日子,那些盛年光阴让我强壮无比,脚下生风,音量宏大,脸带笑意。近一个月来,感冒、咳嗽、牙痛、鼻窦炎让我吃了许多的药,困乏、嘴淡无味、精神不振、声音沙哑,一连串的暑假计划往后推延。看到网球冠军李娜接受记者采访,她说最大的愿望唯有自己身体健康,才能有更多的力气去做许多的事情,这令我深以为然。
无力的时候,更加依赖亲人。老J带着我去社康看是否得了流感、带我去看牙科拔牙、去人民医院检查鼻腔科,每日细心安排吃药时间……一个中年女人像一个不谙世间的小女孩可怜巴巴地跟着在他身后回答医生的问题——婚姻的本质不在于共享幸福时刻,而是悲怆时能相守在一起吧。
读书的日子是不管晴天抑或雨天的,在身体和心情不好的时候,尤其感谢有声读书这一习惯,让来时路有迹可循,让未来的方向有光引领;嗓子沙哑时,内心却比平日尤为丰富,想表达更多的情感和想法,想起许多去过的那些或荒凉或喧嚣的地方……生活是由过去和将来组成的,而现在只是短暂地路过一座拱桥——风景无限,却一晃而过。
读王国猛老师的哲学小品文《明月清风我》里《一样的开心》,深受启发。有些人的开心缘于签下大单,或考试中榜,而有些人的开心是因为在短时间内卖掉一大袋板栗、出租车司机有客载不用空车回程开心大半天。作者将这两件看似生活小事记载下来,读来却耐人寻味,也许获得的利益不同,但快乐满足的心情却无异两样,就如作家所说“因为开心无高低之别,无贵贱之分,但凡开心,其致一也,其果一也。”
时间于人,有多宝贵?每个人的流年都在不同的频道里消逝,而是否过得有价值也并无统一标准答案,但唯有一种心情,我想大概许多人也有同感,那就是在秋季里特别有萧条之感,有感伤之情。国猛老师就在《秋日假期有感》一文里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之痛惜之感。秋天,容易令人产生伤春悲秋的愁绪,而对于惜时如金的读书人来说,更视时间为宝藏。我喜欢作家后面的那句总结“风来了,我披襟当之,长吟‘千里快哉风’;雨来了,我漫步庭前,高赞‘好雨知时节’”。好的文章就是如此,在犹豫、迂回、叹息、遗憾之后,总能找到一个出口,让自己舒服、振作起来——即使风雨欲来风满楼,但最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也是一名好作家的责任担当。
阴雨的黄昏,风无休止地吹着。我看着摇曳的树枝,想念万物的伟大。
读泰戈尔的《飞鸟集》,我产生了写诗的灵感,并写下了一首《荒凉的月色》:
傍晚时,月色执拗地不愿露脸
倘若你漫不经心地对待生活
生活也会执拗地与你捉迷藏
忽明忽暗
是谁给你的气力
让你保持不讨好不得罪
是谁给你的一汪湖水
与时间作对,早已从容不迫,波澜不惊
黑夜微语忧伤
休憩的星星有些无所适从
月色的荒凉之感穿透城市的喧嚣
即使夜灯也驱逐不了那份孤寂
天真是过尽千帆的珍宝
明灯是停伫许久的阴霾
大海的童年怎么欢唱
仍然孤独
如经年的自己,
斟一杯酒
陪清月,寻求星空的去处
看《台北女生图鉴》
心,突然就落地了
读书究竟能怎样治愈一个人?在沉默不语的时候,在慌张不安的时候,在内心蠢蠢欲动的时候,在头晕目眩的时候,在没有了方向的时候,只有捧起书的瞬间才像突然安定了下来。
我一直很不舍得看完《敦煌——众人受到召唤》,这本在兰州机场买的书延续着我与莫高窟的缘分,那些敦煌人敦煌事,那些华彩与变迁,磨难与热爱一直触动着我。大泉河、三危山和白桦林深深地感染着我,虽然艺术的领域无法触及,但人的精神让莫高窟永远不会被风沙淹没。我把里面读来打动人心的句子都划了一下。“白杨树挺拔傲岸的树梢,愤怒地直往上指,银白色的,如剑、如戟,即使是那曲折的枣树,也冷冷地凝望着。那几片冻得绯红的树叶儿,扑棱扑棱,紧抓着树梢,似乎已经明白了不可抗拒的归宿。”
这些句子,也是我最初被敦煌的白杨树吸引的原因。这种与生俱来的参天气质,有一种不容分说的霸气,敦煌上空的蓝天温驯地守护着白杨树,就像莫高窟的守护兵那样,这一白一蓝的撞色,是风沙世界里的一道无与伦比的风景线。经常边练书法边在喜马拉雅听书,近日听到樊锦诗的口述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纯属个人的经历,却饱含一代敦煌人的情感所在。去年四月和敦煌的不期而遇,开始了我对河西走廊千丝万缕的牵挂和关注,其间走过的点滴也成为生命里不可割舍的一块版图,尽管不知道将来还会不会再去,但山河之壮阔,历史之厚重,成为一个人对远方和诗的概念和向往,是一个美好惬意的人生符号,而摒弃了路途的劳累。
父亲节,慧梓在简书更文中提到许飞的《父亲写的散文诗》一歌。我留言:
有一次在甘肃旅行路上听到,当时在大巴内,外面一片荒原,大风车转动,不知不觉,泪流满脸。
慧梓说,身为女儿,觉得许飞唱的更能共情;李健的娓娓道来,就像父爱一样,悄然无息。
我当时听的是许飞版,无声流泪,黄昏袭来,荒凉如水,泪水像泄了洪一般涌出。很久不曾好好怀念父亲,不像妹妹那般总把父亲放在嘴边,每年父亲节总要发个朋友圈。我对父亲的想和爱,一直深深压在心底,不轻易触动。
一首歌,一个他乡,一个傍晚,带着萧瑟、哀伤且温情的记忆,人生旅途里的甘肃是嵌入骨子里,打动灵魂深处的。
看着综艺节目,手上依然不忘捧着一本书,而近期这本书是雪小禅的《我只向美好的事物低头》。因为看雪小禅,我知道了河北有个霸州,因为雪小禅,我知道有些句子美好得可以令人掉泪,当然,里面有些爱情40多年还坚守一个人的情感,这是少之又少的——生活的磨砺足以打败所有的爱情。但生死相依的就不同,比如我和老J。
英文方面,继读完《威廉·莎士比亚》之后,如今读到第十一本书虫《福尔摩斯和公爵的儿子》。不管中文还是英文,有时候享受一下自己的声音,偶尔自恋一下,在想象远方的时候,让声音再悠远些,再诗意些,再把生活美化些。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95721/56a5d1aab8677d0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