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间世》梳理

《人间世》梳理

作者: 惜暮兮木 | 来源:发表于2020-08-31 21:08 被阅读0次

    人间世

    庄子生于乱世,庄子在这篇中讨论的是如何在乱世生存。

    第一部分:主动求用

    1:卫国国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国。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

    颜回听说此事,向孔子请辞,要到卫国去治理卫国。

    2:

    孔子并不赞成颜回的行为。“如往殆而刑耳!”,你去了恐怕会被杀戮!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诸己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道不可杂,先存诸己后存诸人,名、知二者乃凶器。

    3:且德厚信硿,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

    强以仁义绳墨之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而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

    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为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

    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将死于暴人之前矣。

    哪怕自己道德纯厚,行为笃实,不争名,但是他人未必了解你。而你非要把自己的仁义准则强加残暴的君主,你这是用自己的美名来彰显君主的恶,他会把你看成祸害。君主把你看做祸害,必然会祸害你,那么你就难以保全。

    再说,如果这个君主求贤若渴,讨厌不肖之徒,也就无需你去。你去了,除非不进谏,一旦进谏那些王公大臣必然会抓住你的失误与你相斗。这时你再想保全,就必须顺应他们。一旦顺应了他们,你这就是用火救火,用水救水,就是错上加错,为虎作伥,助纣为虐。一旦你开始顺应他们,你就得一直顺应下去。

    如果,你反复劝谏,必然会被暴君杀害。

    从前夏桀杀关龙逢,商纣王杀王子比干,就是这个原因。他们修身立德,身为臣子却爱抚百姓拂逆君上。他们的杀身之祸,是他们好名招致的。哪怕是圣君尧舜也为了扩大国土,而攻打他国,把一个国家变成废墟。

    名实者,圣人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

    在这里,孔子实际是庄子的反对颜回积极入世的原因是,人首先要保全自己,自己性命不保何以救世。另外一层意思,首先要自己弄明白,然后才可能救世。名与知是不可靠的。在乱世中好的名声,会招致杀身之祸,因为你的好名衬托出了别人的恶。为名,人人会相互倾轧。知,是用来争斗的。这两者都是凶器。名利圣人都难以超脱。“以人恶有其美”这一点尤其致命,自古以多少品德高尚之人都死于这一点。他们至死那一日,也不明白这一点。

    4:颜回: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

    颜回听了孔子一席话后想出的办法就是端正谦虚而黾勉纯一。

    孔子说这样怎么可以呢?卫国国君,阳刚之气扬于外且喜怒无常。他这种人,每天用小德慢慢感化都不行,何况你要用仁义的大德去规劝呢?你若果这样,他必将固执不化,即使表面赞同而内心不以为然。

    5:颜回: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

    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

    外曲者,与人为徒。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与古为徒。

    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与古为徒者,其言虽教,谪之实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与古为徒。

    内心坦率任真,外在附和众人,内心有主见而处处拿古代贤人作比。

    孔子点出可这样仍然不可以。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别人就无法找出自己的缺陷,确实能够保全自己,但是仍然不能改变国君。

    6:颜回: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

    孔子说你先斋戒,然后才能告诉你。你有心为之,是人为,人为易以伪。非纯粹皓天所宜。

    颜回:家中贫穷,我已几个月没喝酒吃肉了,这就算我已经斋戒过了吧。

    孔子:这是祭祀的斋,而不是心斋。

    颜回:敢问什么是心斋?

    孔子: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心斋的关键在“虚”,虚后才能待物,虚后才能容纳万物。

    颜回: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

    孔子:尽矣!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

    为人使易伪,为天使难以伪。

    彼阙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若一志,虚而待物,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寓于不得已。

    颜回主动用事而孔子不赞同。

    第二部分:叶公子高将使于齐。

    颜回不是卫国的臣,叶公子高是楚国的臣,这是两人的区别。

    1:叶公子高身为楚国臣子,被楚王派遣出使齐国。叶公子不想去,因为事情办不成会受到楚王的惩处,即使最后成功了其间也会终日焦虑不安。于是向孔子请教。

    孔子:

    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可而非君,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

    人在世上,有两种责任是不可逃避的,为人子需敬爱双亲,为人臣需侍奉国君。这是不可逃避的。叶公子高既然以为臣子,必须出使其国。

    是以夫事其亲着,不择地而安之,亲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事亲,事君,事心。

    为人臣子者,固有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

    人在世上,都有不得已之事,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不得计较自己的得失,不得贪生怕死。有些是你应该做的,不可逃避。每个人都有其“不得已”,正确的态度是安之若命。

    2:如何出使齐国

    凡交近则必相糜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

    孔子: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全矣。

    夫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

    无迁令,无劝成,无过度益也。

    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

    孔子先肯定了,邦交中必须要使者,使者在两国之间的困难。然后再给出具体的方法。“托不得已以养中”,又一次提出不得已。

    第三部分:颜阖将傅卫灵公大公子问于蘧伯玉。

    颜阖将要作卫灵公大公子的师傅,他对这件事不知如何是好,就请教蘧伯玉应该如何抉择。

    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之奈何?

    任其自然不用规矩约束他,就危害国家。用法度约束他,就会危及自身。他的智慧,恰恰足以了解别人的错误,而不能知道自己的错误。我该怎么办呢?

    摊上这样一个学生,一边是国家安危,一边是自己的性命。

    1:戒之慎之,正女身也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达之入于无疵。

    要慎重,要正身。要接近他,但不可过于亲近。对他态度要温和,但不可表现得过于明显。要依顺他的性格,循循善诱,不可表露出规劝他的痕迹,不要让他找到错误。反正就是很难。

    2:螳臂当车,不可取。切不可标榜自身的美德,会招致祸患。养虎,时刻注意它对的饥饱状态,要了解他凶残的本性。老虎会谄媚顺从他的人,会生死违背他天性的人。

    爱马的人,对马的照顾无微不至。马被蚊虻叮咬时,如果马的主人拍打不是时候,它咬断口勒,撞毁笼头,磨碎肚子。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颜阖,作卫灵公儿子的师傅,其中也充满着危险。

    颜阖,之所能被请去作国君儿子的师傅,是因为他有名。

    第四部分:两棵树的故事。曲辕的栎社树,商之丘的大木。

    1:匠石去齐国,走到曲辕,看见一棵栎社树。

    (1)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是数。这是一棵巨大的树,树荫能遮蔽几千头牛,树干有百尺之围,树干在比山高十仞的地方才长出树枝,树枝能够作船的有几十根。

    这样一棵大树,观看它的人如集市。匠石却不去看他。徒弟问匠石为什么不看。

    这是一棵无用之木。做成船它会沉没,做成棺椁它很快腐烂,做成器物它很快毁坏,做成门窗户它会流出污浆,做成柱子它会被虫子蛀蚀。

    是不用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应为没有一点用处,才有这么长的寿命。

    (2)  匠石回来后,栎社托梦给匠石。栎社听到匠石对自己的评价应该是不爽了。

    栎社说:你拿什么来和我比较呢?你是拿那些“文木”来和我比较吗?那些有用的木头都都是“以其能苦其生者也”。

    “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有用,且得有此大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散人,又恶知散木。”

    你怎么能拿我和那些有用的木头比较呢?那些有用的木头,都因为有用一生过得苦兮兮的,都不能终其天年而半道夭者了。他们因为有用而受世俗打击,这是他们自己招致的。

    我的无所可用,可是我用了很长时间辛苦求来的啊!其中几乎死去。现在才找到这个办法,这就是我的大用。如果我有用,只怕早就被砍伐了,还怎么长得这么大呢?

    而且你和我都是自然界中的事物罢了,你怎么能用相互用物的有用无用相互看待呢?

    你只是将死的普通人,怎么能了解木的有用无用呢?

    [if !supportLists](3)[endif]匠石梦醒后,把这个梦告诉了弟子。

    弟子说:既然他希望自己无用,怎么还作社神之树呢?

    匠石:你闭嘴,不要说话!(不然他会梦中找你算账的)他只不过是寄寓于此,让那些不理解的人去骂他。不做社神,他一定会被砍伐的!他保全自己的方法与众不同,不可用常理来理解。

    栎社,有用?无用?真的无用吗,不作社神早就被砍了,社神不是一种用吗?

    2:商之丘大木

    [if !supportLists](1)[endif]南伯子綦在商丘一带游玩,看到一棵大树,大树可以荫蔽千辆马车。这棵树不仅无用还有毒,用舌头舔一下树叶就口舌溃烂,闻一下气味就会昏迷三天。

    南伯子綦说:者果真是无用之木,以至长这么大。唉!神人也像这样的无用之木。

    [if !supportLists](2)[endif]宋国荆氏这个地方适合楸树、柏树、桑树的生长。这些树树干长到一两把粗的时候,被砍去作栓猴子的木桩;长到三四围粗的时候,高贵显赫的人家砍去作房子的大梁;长到七八围的时候,达官贵人砍去作棺椁。因为成材有用,都不能终享天年,半道被砍伐。

    [if !supportLists](3)[endif]古代祈祷河神的时候,不会把白色额头的牛、高鼻折额的猪和患有痔疮的人沉入河中作为祭品。这是神人认为的最大吉祥。

    两棵大树揭示的是无用大用,但是有所不同。一棵树长在人群的周围,一棵长在山上他们无用的方法也不同。

    第五部分:支离疏与孔子

    1:支离疏,这个人长得很奇葩,难以想象庄子怎么想出这样的一个人。支离疏,下巴隐藏在肚脐下,双肩高于头顶,发髻指向天空,五官都向上,两条大腿和胸肋长在一起。但是,他给人缝衣浆洗足以度日,他给人筛糠簸米足以养活十口人。

    国君征兵时,支离疏撸起袖子走在征兵的人中间,但是征兵的人不要他。国家有大的差役的时候,支离疏也被当成残疾人获免。国家给残疾人发放救济的时候,支离疏还能获得不少粮食和柴火。

    于是庄子感叹到:“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支离疏是“支离”形体,但并不完全无用,仍然有劳动能力,并且还不错。要真的无用早就饿死了。他的无用体现在征兵徭役这些事上。

    2: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这个故事在《论语》中也有记载。接舆说出了当时的社会黑暗混乱,能够免于刑罚就不错了,何谈积极用世求一番作为。也点出了求无用自保的无奈。

    3:总结全文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颜回的故事说用世之难,叶公子高的故事说有些是无可逃避,颜阖的故事说事不可强求。同是大树生长的地方不同,求全的方法也不相同。支离疏,支离其形但并非全然无用。接舆直接点出了当时的时代背影,交代了为什么追求无用。

    《诗经》中有很多首诗写的是当时战争连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让人不忍卒读。

    王风·兔爰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

    有兔爰爰,雉离于罦。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

    有兔爰爰,雉离于罿⑾。我生之初,尚无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

    桧风·隰有苌楚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兮木2020.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间世》梳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qd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