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3月14日周三晚
上课内容:第七篇章--苦集灭道向涅槃,408经
经文内容:讲述众多比丘集于食堂,讨论十四不正问的内容,世尊明确的告诉修行人,不应讨论十四不正问,应该废除这些世间的思维,应当思维四圣谛。这身见是苦,这无明的执取是苦集,这离系的解脱是苦灭,这破无明断染爱的力行是苦灭道迹。
课堂总结:
对于修行人,需要建立一个学习表,在哪个时间段学习,什么时候开始输出,在输出的同时反复学习,要有明确的了知。
在学习的过程中,当认为自己学的差不多的时候,是一个瓶颈期,这个是自己概念里的差不多。这个时候需要做的是亲近善知识,在善知识的帮助下巩固正见,多闻熏习。如理思维,清除修行观念的杂质,从五蕴身心去体认,从苦集灭道思维。
苦产生的条件是,对过去环境下的观念产生的认知。集是条件成因,需要盘根问底,找到那份认知。
十四不正问的内容是,世间有常,世间无常,世间有常无常,世间非有常非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是命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有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十四不正问牵涉到世界的本质,生命死后的有无,身心的存在关系。一般说来,层次相对较高的人,会去思考有关十四不正问的问题,对修行有关注的人会重视这些问题,他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有认知的渴求。
当读到跟世尊学法的众比丘,聚众讨论有关十四不正问的时候,可能会生起自以为的概念,认为跟随佛陀修行的人都很厉害,怎么还会讨论十四不正问。大部分人都是一种单一性的思维,比丘们在议论纷纷,说明有支持也有反对的。人的思维很容易停留在现象层面上,看不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只关注现象层面的人,往往是短见的,功利心比较强。对于现象和本质要有清晰的界定,要拿捏有度,在过与不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有十四不正问的人,说明聚焦点没有放在与生命有关的问题上。世间有边无边,与当下的解脱无关。知道了这些答案,无非就是自我的彰显,认为自己比他人懂得多。说明修行的主体有“我”,以“我”为中心的修行,看重的是能力的彰显,必然体现在能力的追求上面。经文中说到,世尊以天耳闻诸比丘议论之声,用什么方式听到不重要,不要把重点放在能力的导向上。
十四不正思维不正问的问题,是以何为修行主题的问题,是以怎样的态度修行的问题。“汝等莫作如是论议”,世尊绝对性地肯定,不要讨论这样的问题。这些讨论,对于灭苦法义的确立没有助益,对于正法的建立没有助益,对于清净梵行的修持没有助益。不能使人有智慧,不能使人得到正觉,不能正确的趋向涅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