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这个词代表着和谐与真善美,同时也代表的谦和及谦让的美德。
《易经》中的谦卦,上卦有地,下卦中有山。上下之间,山不因伟岸而显现出来。若喻人,则代表德行很高,在各种环境的变化下懂得谦让包容并虚怀若谷。
我国几千年下来,在传统文化中就有谦卦的美德及包容传承。其中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其内涵便是其一。
《西游记》表面上是取经,其实是引入更为宽广的佛教理念思想,以推广达到“普度众生”的效果,方便最高者能够达到人文和谐的统一管理。
丰富的奇幻色彩,师徒四人经历冒险的历程,在八十一难里隐含着世俗人情中的信仰、转换、包容到最后融为一体的文化升华大转变,而道教在《西游记》中是助人的幕后隐者。
道教是我国的唯一发源之教,在管理上的核心如《老子》所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为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采取了潜移默化之理。亦如《庄子》在《天地》中所说:“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等的无为而治法。所以便有了道教的乱世出山护天下平安,盛世归隐的说法。
我们细看《西游记》中会发现悟空的本领出于何处,其一、须菩提祖师,道教中人;其二、火眼金睛,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而成,太上老君道教中人;其三、悟空有难时,观音菩萨就会出现给予帮助,观音菩萨是佛道兼修,在道教中叫慈航道人。其背后是一个时代的转变,以及在原有构筑的基础上更完善于更新,达到包容下的融合,使民可安生。
纵观全球,西方的包容度却是通过战争来巩固的,著名基督教的八次十字军东征,以及基督教和新教天主教之间的三十年宗教战争,都隐含着西方最高管理者在利益面前的割裂思想,或许只有我国的几千年思想,才能够包容万物的天地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