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传承德隆重,水书品高声致远
专访水书艺术家张兆铼先生~评論员孔凡珍
张兆铼先生自幼生活于泉城济南,正应了那一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齐鲁大地文化和生命本质的基因在张兆铼先生心目中深深扎根,艺术就和济南泉水一样,心灵深处孕育着一种探索生命的未来。

张兆铼先生师从远古大家,之风骨和庄重俊秀,笔端留美,墨韵生辉,在其艺术表达下,自然流畅,气势恢宏,极具艺术欣赏价值。
学书难得古意,取法和表现都得围绕入古来展开,诸如水墨的浓淡干湿,线条的动静虚实,笔法的变化,以及章法与结构布局等等,都是个人审美标准的外在体现,它能够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折射出来。
书法,不简单只是桌案上的风雅,书法显现出了民族的文化信仰。


梁启超曾言:“吾中国以书法为一美术,故千余年来,此学蔚为大国焉。”这番言语,响彻在华夏大地。点滴笔墨,乃是家国命运之根。一点一画,支起中国脊梁;一提一按,激发民族脉动。林语堂在《中国人》中写到:“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赏析张兆铼先生的水书作品,清秀中见古拙、萧散中富灵动,法度中寓逸情,平和中蕴力量。气韵高古,格调高雅,散发着一种文人气息和书卷气,给人一种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精神享受。如同故乡传来的几声乡音,感觉到一种久违的亲切与温暖。又如一杯清茶,越品越入佳境,百品不倦。


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间的组合,不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追求自然美,时代美,始终都是艺术的终极目标。
可以说,张兆铼先生以现代身躯,传递远古水书文字艺术的衣钵,古拙而生动的书体,与自己生命融合起来,传播开去,并得到了书家与受众的肯定,本身就是文化的力量,更是民族文化基因的使然。


张兆铼先生的水族古文字书法是时下追求的最大成功,用笔豪迈粗狂,苍凉的飞白仿佛诉说岁月的侵蚀,笔墨的浓淡干湿显示着其个人情感和参悟,写出了简洁中的厚重,潇洒中的苍凉,与时俱进的古朴典雅。书之妙道,就是写性情,写涵养,写丰富的大自然,写变化多姿得万物景象,书法家就是应当追求这样的效果,用线条来启迪人们的心灵。


张兆铼先生是当今书家,以脱俗的笔法、墨法和章法,让人感到无穷的艺术魅力。其作品法古贤之深意,贵神韵之妙趣,得乎心,应于手,蔚然大家风采。嵩山少林寺第三十一代弟子德昭大师曾评价张兆铼先生的书法"直指人心,明心见性",非遗传承德隆重,水书品高声致远。而今的张兆铼先生今生与传统文化有缘,又与书法艺术为伴,实乃幸运。醉心书道,释放才情,五十年的人生历炼与艺术耕耘,祈愿在未来的岁月里,能继续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以书法的形式为民族艺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水书意境深远 ,翰墨传承在肩。张兆铼先生虽然身居简室,然其作品却不胫而走,名扬国内国外,众受欢迎,这无疑让我们对于张兆铼先生未来在艺术道路上取得的成功多了一份期盼。

【评论员孔凡珍】山东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中共山东省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退休干部,山东老年书画研究会终身会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