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将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看完了。
这本书在我办公抽屉放置了快一年,因为在很多的大咖推荐书单中多次出现,再一次整理公司图书中,竟意外地得到这本由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的增订版。这几天终于得空翻出来看看,这一看就一发不可收拾,牺牲了我两三个中午午睡的时间,终于看完了这本书。
看毕,合上书本的那一刻,就一个字:爽!
《万历十五年》与我所看的二月河写的《康熙王朝》之类的历史小说完全不同。二月河的作品我看完后更多地感受就是一本文学作品,以真实的历史脉络为主线条夹着着正史、野史、民间流传的故事,围绕着帝王这类的主人翁的成长去展开描写,他的作品很适合拍成影视作品、也极具观赏性。而《万历十五年》是一篇史记、一篇人物传记、一篇逻辑推理文。
黄仁宇先生所作的《万历十五年》以1587年那一年发生的几件悉数平常的小事开始娓娓道来,作者分别从时代背景、政治文化、个人成就、个人思想、政治举措、军事建树等方面来讲述和分析了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这六个人的个人政治发展历程以及最终的结局。作者选择的这六个人极具时代的代表性,他们分别代表这个时代的最高统治者、管理者、军事家、思想家。虽然这几个人都为我们后人所熟知,但是看完本书后我对这几个人的了解又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之前对海瑞的认识,如果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清官。还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海瑞》讲述了海瑞在明朝那个乱世下, 刚正不阿、耿直廉洁、不畏强权、秉公执法的一系列官场事件,由于他在做九品县令时的断案如神的表现,所以给人留下了与包青天同名的“海青天”形象。这个形象可以说是完美的、可歌可泣的,仿佛如神一般的存在。
但黄仁宗先生,将海瑞如普通人一般放置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写出了海瑞个人的局限性以及与时代的格格不入感,不禁让人一声叹息。这本书被美国多所学校采用为教材书,我想是有它的魅力所在的。
通过不同的作品展示出来的同一个人物形象,会给读者带去不同的感受与认识。这种认识当然也与受众者当下的理解与认知有关系。
不管怎么样,评价一个人一定不是简单的或善或恶、或好或坏。我们需要放回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中去了解他的性格特征,这样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全面的、有血有肉的人。
这一点也给了我很大的一个启发。如果再次编辑自己的回忆录,我是否应该去了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所处的那个时代环境、搜集相关资料、更进一步通过发生事件时他们的态度、与他们沟通对话去了解他们的思维意识与性格特征?
黄仁宗先生作为是一名历史学家(本书中的引经据典就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历史研究功底),但是他的逻辑思考的缜密以及书中在描述戚继光以及后记附文的《1619年的辽东战役》中所涉及的军事知识更是体现了作者的大历史观。
翻阅本书,就仿佛自己被一位智慧的老者牵引着前行,时而带领着你看到一幅幅历史的画面、时而带着你倒回去索本求缘,时而留有悬念让去读者自己去探秘,这种感觉的阅读,酣畅淋漓,我还是第一次体验。
本书作者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引经据典,不带个人主观情感的以他缜密的逻辑思维系统,带着读者分析当时的时事政治、人物性格、社会体制、文化氛围等,从而推理得出每个人物的最终的结局,最后结论就是像作者本人在本书的最后一段所说: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个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表面上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耿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份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名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