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今天已是“禁足”的第30天,人生第一次,留了一头飘逸的长发。
也没那么长了,充其量也就下面的样子吧。
1
刚放假的时候,我的生活基本就是这样的。
几点?周几?几号?别问我,完全没概念。
我只知道,躺在床上玩手机,真的好爽。
慢慢的,生物钟乱了,跟着身体机能也乱了,脸上开始争先恐后的爆痘。
于是,突然绝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对这段时间的放纵产生了罪恶感。
经常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哪个时刻让你决定放下手机开始学习的。
很简单,
当内心意识到继续浑浑噩噩,挥霍时光并未带来快感,反而是更多痛苦和矛盾时。
当某个时刻突然发现时间转轮开始加速,发觉生命时间开始倒着数时。
张爱玲在《半生缘》中说:
"对于中年人来说,十年八年都是指缝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2
当我意识到不能再如此颓废下去时,除了深深的自责外,更多的是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除了人类天生的懒惰基因外,之前所谓的自律,其实并未真正形成习惯。一旦遇到干扰或引诱,人性就会本能的选择安逸。
除了自律不够外,还有几点原因
没有目标
有目标,没有时间表
没有压力
3
一旦明确了问题所在,剩下的就是针对问题制定明确的计划。
在做计划,甚至在选书时,都会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去考虑。
毛主席说过: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其实没有那么深奥,简单理解就是,战略是目标,愿景。而战术是行动,具体的方案。
即,战略是要到哪里,而战术是如何到达。
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的逻辑,制定如下计划:
一,战略层面:
提升人文素养,思维认知-思维
拓展知识面,打破现有的知识边界-见识
增强体质,健身塑形-健康
学会一门技能,达到入门程度-技能
二,战术层面如何制定?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SMART原则,即五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
1,S-计划要清晰,明确,具体。
2,M-可以进行量化。
3,A-可实现,既有挑战性,不能够不到。王健林说一个亿的小目标,也就他说说,别当真了。
4,R-相关性,所有的行动方案是服务战略目标的。偏离了目标,越努力,就只会偏的越远。
5,T-时限,每个计划需要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
结合战略目标以及SMART原则。
我的行动开始了。
1,精读五本人文,社科领域经典书籍(早上8:00-12:00)
2,在线学习网络课程(中国通史,英语口语,美国国家地理,BBC纪录片)(下午13:00-17:00)
3,哑铃健身-每个动作3组,每组12下(17:00-18:00)
4,视频剪辑入门(19:00-22:00)
4
到了这一步,恭喜,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但我们太多人,最后都成了计划的巨人,执行的侏儒。
无论计划做的多漂亮,多完美,没有切实的执行,充其量是满足了虚荣的充实感。
如何克服惰性?
为惰性设置高门槛,使回归舒适的成本高到无法承受。
想想,困了累了,不用喝红牛。本来就是穿的睡衣,棉拖,随时可以往床上一躺,玩玩手机,然后时间就过去了,对吗?
但如果不是这样呢?
像外出一样,上了妆,造了型,穿好了衣服和鞋子。此时躺床上睡觉这一行为的成本相比之前就高了许多。
所以,远离手机,远离你的床,远离睡衣,相信我,绝对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