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杜崇斌长篇小说《追梦少年》人文意涵简析

杜崇斌长篇小说《追梦少年》人文意涵简析

作者: 狼牙月 | 来源:发表于2019-08-15 12:31 被阅读0次

    探寻天书密码  开启追梦人生

    ——长篇小说《追梦少年》人文意涵简析

            作者:徐宏昌(A狼牙月A)

    小说《追梦少年》以主人公阿宇和“漂流书”中梦幻童子的交流对话与问题解答为线索,串起了阿宇、婷婷、阿威、小伟、小丽和强强等几个小学生克服缺点、积极求索、追寻梦想的故事,运用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赋予文本以童话色彩,生动诠释了“我们可以(也必须)用自己的智慧与行动去找寻梦想‘天书’、人生‘天书’密码”的意旨。
    杜崇斌长篇小说《追梦少年》人文意涵简析

    “漂流瓶”与“梦幻童子”人文意涵

    作者借梦幻童子之口对“漂流”的意涵进行了诠释:“漂流,不仅仅是在海里,在空气里,在孩子们美丽的意念中,也能漂流啊……我是在小孩子的手里漂流的。”在阿宇的世界里,能漂流的不仅仅是需要救助的人扔下大海的漂流瓶,还可以是一本书。

    书,是知识与智慧的凝聚,是文化与文明得以传承与理解的重要载体。书,也可以像大海中的漂流瓶一样,满载着人类的知识与智慧,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并为之搭建起心灵的桥梁,让每个人的心灵世界都因有了知识与智慧而变得更加美好和充盈。

    梦幻童子在和阿宇初次见面时留下的那句“你的梦想是会实现的”,含蓄地点出“书”的另一意涵:书,是打开梦想大门的钥匙。

    陕西金融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杨军在本书的序言中,对“梦幻童子”形象进行了解析:“小说中的梦幻童子既是引导主人公阿宇走出自我的、狭小的、封闭的独生子生活藩篱的导师,也充当一个知心朋友的心灵陪伴……”“导师”和“朋友”这两个词,对梦幻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设定予以了准确判断与定位。

    小说的第8到11章讲的是,阿宇接到了梦幻童子给他出的第一个难题——一道混合运算题,经过认真思考,阿宇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运页码。当无字天书的第62页终于显示出汉字时,我忽然想到了《苏菲的世界》。这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当14岁的小姑娘苏菲打开信封时,她看到一张信封大小的便条纸上写着:“你是谁?”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从此,苏菲就在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导下,开始了她的哲学探索之旅,开始思考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依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我们的主人公阿宇也像苏菲那样幸运,遇到了自己的神秘导师。不同的是,梦幻童子提出的问题并不像哲学家提出的问题那么深奥玄妙,而是更加贴近以阿宇为代表的五、六年级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更能直接解决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还有就是,这个梦幻童子看上去要比苏菲的导师艾伯特有意思,因为梦幻童子就像一个卡通明星,而艾伯特却是一个老学究。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高尚的生活是受爱的激励并且由知识引导的生活。”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简化为一个公式“高尚的生活=知识+爱”。这句话同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的“天堂公式”何其相似?原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徐葆耕教授将其定义为“天堂之路=人智+爱”,并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自己的‘维吉尔’,一个自己的‘贝德丽采’,这是我们从但丁的《神曲》里得到的启示。”

    我想,我们的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也都应该有自己的“维吉尔”和“贝德丽采”,让他们在知识(智慧)和爱的引领下去追寻梦想,实现理想,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也属于中华民族的,甚至更属于全人类的“天堂”。
    梦幻童子便是凝结“知识(智慧)”和“爱”于一体的化身,是阿宇的“维吉尔”和“贝德丽采”。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代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斯普朗格也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讲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则强调:“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

    那么,谁来“唤醒”?一方面,是为师者、为人父母者的成人们去唤醒;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孩子内心世界的“自我唤醒”。“自我唤醒”,以成人世界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为前提,同时,“自我唤醒”又是“成人唤醒”的目标指向和成功标志。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梦幻童子也是一个“外部唤醒者”,是阿宇的“艾伯特”“维吉尔”和“贝德丽采”。而故事最后,阿宇“望着东方欲晓的窗外,想着他的梦想,他的希望”(81章末尾、小说结尾)则昭示了阿宇真正的“自我唤醒”。

    小说通过文本叙事展示了少年儿童从“被唤醒”到“自我唤醒”的成长轨迹和教育内涵,揭示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

    以上应是“漂流书”这一物象和“梦幻童子”这一人物形象所蕴藏的深刻的人文意涵。


    谆谆师者心,拳拳赤子情

    杜崇斌长篇小说《追梦少年》人文意涵简析

    小说第24章写到美国影片《音乐之声》中的玛格丽特教孩子们唱歌的桥段。作者评价道:“玛格丽特以她的爱心和智慧把七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调教得彬彬有礼,她以博大无私的爱心和独特的教学方法终于赢得了七个顽皮孩子的爱戴和尊重。”

    实际上,小说作者杜崇斌老师也如玛格丽特一样,正在努力以他无私的爱心、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作家应负的社会责任,为更多的孩子送去春风化雨般的美文妙语,为这个伟大的时代立言放歌。这是一个师者的责任,更是一个作家的责任。

    透过小说文本叙事,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谆谆师者心”和“拳拳赤子情”,具体体现在小说文本丰富的内容中:高度关注知识的传递,关注行为习惯的培养、梦想的构建、思想的锤炼、情感的陶冶和审美能力的提升等。

    首先,小说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小说中涉及到的知识涵盖了文学(神话、传说、童话、童谣、谜语、古典诗词、庄周梦蝶、诗鬼李贺、诸葛亮、杜甫)、数学(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历史(历史人物和事件)、生物(昆虫和植物)、地理(死海)、音乐(中国和世界名曲)、美术(世界名画)、科学(登月、飞船、相对论、暗物质、射电望远镜、蛟龙号、墨子号、琥珀的形成)及生活百科(足球、制茶、医药)等内容,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小说把很多知识放到一个大的故事框架中去巧妙呈现,而不是简单罗列。那些有趣好玩的知识,就像圣诞树上挂满了琳琅满目的小礼物,让读者漫步于神奇的故事世界的同时,又可以随时采撷诱人的知识和智慧的果实。

    小说文本中故事的呈现不是站在“传道授业”的讲台上进行单向灌输,而是不断变换形式。小说将知识置于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中,依靠故事情节自身发展的动力自然导出,让这些知识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又紧紧地嵌入故事情节主脉络之中,化为故事情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小说中的有些知识是浮出水面的显性知识,有些则是仅露出冰山一角,需要读者自己到书外去探寻奥秘。如第17章中提到的中国古典名曲、外国经典名曲和梵高、毕加索的著名画作,就是仅出现一些词汇而已。当我看到一个乐曲的名字时,我的耳边就会响起那首曲子熟悉的旋律;当我看到一幅画的名字时,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这幅画的影像,甚至那堆积的色块、燃烧的笔触和人物的表情等细节也历历在目。这就是阅读带来的“联想的妙处”。

    但前提是,读者必须要有相应的生活和知识积累,要很熟悉这些音乐和美术作品才行。只有如此,在看到这样的文字时,我们才能调动生活和知识积累,从文字阅读中获取更多的艺术享受。如果我们的小读者没有听过这个曲子、没有看过这幅油画怎么办?是不是要放下书,去网上找来听听、看看?要知道,审美能力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重要人文素养。希望我们的小读者们能像小说中的婷婷一样热爱艺术,并逐渐对艺术、对一切美的事物有所追求、有所领悟。

    其次,作者的“师者心”还体现在,通过故事讲述透露出对青少年良好习惯养成的关注。

    第23、24、47章对阿宇的懒惰和做事磨蹭进行描写,第28章对婷婷的懒做家务和不会做家务进行描写,借阿宇爸爸(小陈)和梦幻童子之口揭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第28章中,作者明确指出了作为独生子女的婷婷的缺点:“爱打扮,爱穿新衣服,怕脏怕累,不爱干家务活,以自我为中心,爱听别人夸奖,有虚荣心,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能力等等”。随着情节的推进,阿宇慢慢产生了变化。在第55章《爱上劳动》中,小龙已经成了一个爱劳动的好少年。他帮助小龙哥提水、扫地、浇花、锄地。作者通过故事讲述,努力引领小读者产生“共情”,让小读者在阿宇等少年的成长历程中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可见作者一片深沉炽热的师者教诲之情。

    另外,作者更加注重从理想滋生、思想锤炼、情感陶冶、诗意感悟和审美提升等方面再现青少年的追梦历程,展示他们因此付出的努力和获得的精神成果。

    小胖子阿威刚开始并不是一个多么讨人喜欢的孩子,但是,当他把自己的理想聚焦于“琥珀”之时,他的形象一下子变得熠熠生辉。阿威的理想是要做一个琥珀,却遭到了同学们的耻笑。可是郑老师没有笑他,并向他解释了琥珀的形成原理。阿威又去找刚刚大学毕业的吴老师,并问出了足以让读者都为之骄傲的那个问题:“那如果我们用当代的科学方法,在实验室能制作出来吗?”要知道,这就是梦想的开始,这就是理想的萌芽,这就是一个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又迈出的重要一步。

    我认为,能否主动地去寻求知识、渴慕智慧并能主动去验证知识、实践智慧,是一个人是否具备了自我唤醒、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阿威,这个刚开始并不讨喜的小胖子,开始了“自我唤醒”。

    第62章《品茗读诗》中,梦幻童子引导阿宇通过通过喝茶去开发想象能力。在梦幻童子的启发下,阿宇似乎看到了“春日的清晨”“滚动的露珠”“烂漫的山花”“轻鸣的小鸟”和“戴着斗笠背着竹筐唱着山歌的姑娘”,更有清新优美的“采茶图”……能在品茶和读诗中创造出如此丰富的想象图景,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第65章《感悟秋林》和66章《红叶的诗意》,重在体现作者对青少年的诗意引领。“诗意总是会进入有一颗诗心孩子的心灵的!”作者借梦幻童子之口说出了这一饱含诗意和哲理的名句。后文则通过作者细腻优美和富有诗意的讲述和描写,引领小读者们进入到一个美好的境界。

    《追梦少年》具有浓浓的散文笔意,是作者钟爱且运用娴熟的清新笔法的再创造。作者善于把人物置于情景交融之中,为人物的心灵成长注入一股来自大自然的“美”和“力”,在清新自然、优美和谐的故事背景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完成对人物心灵世界的一次又一次的升华。

    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作者拥有的那颗“谆谆师者心”,也能感受到他那一片炽烈的“拳拳赤子情”。杜崇斌老师在“后记”中写道:“那些绽放的花朵,就像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的笑脸,那热烈奔放的精神,似乎告诉我夏天就像一个热火朝天的赤子一样,已经顽皮不羁地来了!”

    其实,“像一个热火朝天的赤子”的何止“夏天”?作者自身便是这“热火朝天的赤子”。正是因为作者胸怀对祖国、对民族的炽烈的爱,正是因为作者饱含对祖国的花朵的炽烈的爱,我们才能在作品中感受到那股无处不在的“拳拳赤子情”。作者努力用一支笔构建起教育祖国未来希望的责任担当。

    对小丽这一形象的塑造,我们读到了作者对青少年课业负担过重这一现实的反思;对“天宫一号”“中国天眼”“蛟龙号”潜水器和“墨子号”量子科学试验卫星等“中国科技故事”的讲述,我们读到了作者满怀的爱国主义情愫和强大的民族自信心。

    所以说,《追梦少年》不仅是一部反映少年儿童追寻梦想的“成长小说”,也是一部紧扣时代脉搏、高扬主旋律、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小说”。
    努力通过文本讲述来表现“大美与至爱”“精神与信仰”“历史与文化”“责任与担当”等大命题,应是作者在为孩子们讲好听的故事的同时,另一个高远的追求。
    杜崇斌长篇小说《追梦少年》人文意涵简析

    【注】

    作家简介:(摘自百度百科)
            杜崇斌,陕西作家,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长篇儿童小说《追梦少年》。
            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已荣获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首届丝路金融文学奖、陕西省第二届廉政文化精品创作文学作品类一等奖等奖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崇斌长篇小说《追梦少年》人文意涵简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xz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