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申遗。这条纵贯北京老城南北的中轴线自13世纪始建后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了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这条北京城的“脊梁”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赓续不绝,也见证了大国首都的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在向世界展现中华灿烂文明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多多了解内涵丰富的中国古代城建文化。
九几年上大学的时候,地图还比较流行,每到一个陌生城市,总会先在火车站买一张城市地图。我也买过一本包含三十多个省市的地图类图书,里面有两个城市的街道密密麻麻但又横平竖直,呈现出棋盘一样的方格子,这两个城市就是北京和西安,都是做过多朝古都的繁华之地。
作为皇都,北京有着类型多样的的皇家建筑,为皇室成员提供居住、办公、祭祀、游玩等各种功能。这些建筑很多都因为战火、天灾等的毁坏而被复建,我们今天还能够看到它们接近初建时的样子实属不易。
《北京中轴线知识一点通》由多年来一直从事北京史地和清代皇家园林研究的刘阳编著,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北京中轴线上的钟鼓楼、景山、故宫、天坛、先农坛等建筑群。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10349/90681cdae400b66d.jpg)
这本书里的老照片能够唤起许多人关于老北京的记忆,对各建筑群详细而精准的描述更会让读者获得关于中国古建的丰富知识和历史隐秘。比如:
钟楼的75阶楼梯有什么寓意?
万宁桥的栏杆为什么有三种颜色?
地安门为什么没有门?
大高玄殿西牌楼坊额“弘佑天民”的“弘”字为什么少了一笔?
天桥真的有桥吗?
古人在建筑的规划布局中融入了关于文化象征、生活空间的理念和认识,多了解我们自己的建筑历史,同样是领悟中华文明的良好途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