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4年,伊丽莎白·霍姆斯所创立的企业希拉洛斯由于其革命性的血液检测技术——在一滴血上进行两百多项专业检测——在短短十年间成长为硅谷最具商业价值的独角兽公司。霍姆斯本人更是跻身全美四百大富豪榜,入选《时代》杂志影响全球的百大人物,一跃成为硅谷第一位亿万女性创业家。希拉洛斯的身后隐藏着豪华阵容的董事会成员——美国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亨利·基辛格,媒体大亨鲁伯特·默多克,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传奇创投家唐纳德·卢卡斯等。就在人们期待着希拉洛斯成长为下一个苹果或者谷歌时,一个真相逐渐显现——希拉洛斯所声称的革命技术是假的,这个商业神话内核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谎言。
一场价值近百亿美元的骗局如何被精心打造?一个毫无医学背景的斯坦福辍学生缘何能蒙骗住一众美国政商界大佬?两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约翰·卡雷鲁不畏威胁、追踪,以冷静的笔触和完整的细节,揭露了这个自安然公司之后规模最大的企业诈骗案内幕。《书单》杂志盛赞道:“卡雷鲁费尽心思地投入于揭发霍姆斯的罪行,确确实实有拯救生命的价值!”
作者简介:
约翰·卡雷鲁
《华尔街日报》调查记者,曾两度获得普立策新闻奖。他对希拉洛斯的深入报导,获得了乔治.波克奖财经报导奖项、罗布杰出商业财经新闻奖的专题报导奖项,以及巴莱特&史提尔调查新闻银奖。《坏血》是他的第一本著作,发表后获得包括金融时报与麦肯锡年度商业书籍在内的多项大奖 ,并售出近20国的翻译版权。卡雷鲁目前与妻子、三名子女住在纽约布鲁克林。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一个极度渴望成功,自我彰显欲望极强的年轻人,靠个人魅力征服了无数政商大佬为其背书,骗取融资,打通关卡。一个贪婪阴狠的中年商人,通过恐怖统治,信息隔绝维护公司骗局,一个手腕毒辣的顶级律师,通过骚扰和诉讼逼迫知情人、医生、病患保持沉默。这一骗,就是15年。一滴血,骗了14亿。最终真相被一群有良知和道德的员工和医生,一个有职业操守和不屈意志的调查记者和其团队揭露。揭露谎言需要长久的努力,揭露惊人的谎言需要惊人的努力。
# 前面部分略啰嗦,作者本人出现后故事异常精彩起来,记者和爆料者遭受了律师诘难、跟踪、家人离间和所媒体公司侧面的商业压力,这不得不让人想起鸿茅药酒抓医生,卫计委微博给东阿阿胶道歉,想到马云跟默多克类似的媒体大鳄+投资大鳄的双重身份,想到跟霍姆斯被揭批后露面极其相似的、贺建奎在香港的那场学术会议,由霍姆斯跟国务卿和克林顿家族的来往,想到ofo被推成新四大发明的国家级背书……希拉洛斯神话密布人性的错误,幸好还有最终的媒体+FDA+CMS的纠偏机制来叫停。
# 相较于《坏血》,我更倾心于《滴血成金》这个译名。坏血坏的是伊丽莎白和桑尼的良心,滴血成金成的是硅谷投资人金钱的泡影。 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在任何一种行业里都是不可行的。更别说希拉洛斯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 好在良知战胜了利益,每一个有勇气揭发这件事的人,都是英雄。 以及……投资不能只凭感觉……外行人也别瞎看热闹。什么事情一旦有身居高位者乱站队……条理清晰的事也能混成一团乱麻……好比当年气功热一样…
# 读到1/3的时候我觉得匪夷所思,但读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因为自从我进入这个行业,类似的谎言从未从我身旁消失,我自己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过度承诺的PPT,精心筛选的数据,一再简化的poc,无数不了了之的项目,真实就像一滴血液,被一再稀释,最终变成一篇面目全非的报告。医疗行业的容错率要比其他行业低上千万倍,即使如此,在资本的空中花园依然可以开出如此巨大的假象之花,更不用说那些本身就建立于方寸之地的巨厦了,它们之所以没有倾倒,只不过是还能再堆叠几层罢了。
贰:
这本书不但写得好(虽然有些部分细节过多,但整体读起来情节非常吸引人),而且对我来说尤其好,因为让我觉得可以学以致用。
对于业内人士而言,Theranos本质上有几个巨型问题:
1. 团队没有相关业内积累; 2. 投资者和董事会非业内资深机构和人士;3. 从未公开过相关数据或打造成功样本;以及 4. 产品推进速度、设想高度、融资估值等指标完全无法对标。
这在医疗行业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本质上医疗创业和投资就是手艺活,很难互联网等新兴行业“颠覆式”的发生。很多时候互联网都在拓展新的疆域,而医疗是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所以互联网需要想象力,医疗更多的是做功课。
以Theranos涉及的诊断为例,做任何一项投资前,投资者基本上只需要考虑同样的问题:
医疗和支付体系:医疗体系的发展阶段,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支付和报销体系,准入、定价、报销流程等
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原理,治疗领域的标准、既有的治疗方法、趋势,技术在未来治疗领域中的定位,技术目前的成熟程度(概念、原型、动物试验、临床等),竞品进度等
产品获批:申报策略,不同地区的要求,临床设计和要求,供应商选择等
商业拓展:机会和竞争态势评估,团队态势(直营、招商、混合等),配送和回款,定价策略,学术推广和营销策略,目标对标等
融资和潜在退出:阶段财务需求,对标和阶段估值,行业投资者清单、状况和偏好,退出方式(上市区域、估值和流动性,财务投资者,行业投资者等)
这样大致就能差不多想象出一个技术的前景/钱景。
医疗投资难在分得很细,而每个领域又都很深,比如仪器可以分为大型机和POCT,POCT涉及的技术又可以分为酶标记、光学、电化学、生物芯片等诸多种类。这样一来,积累每个相关细分领域的上述知识就需要大量的投入(在领域细节成为专家自然需要更多的积累,所以一般来说团队不可能不资深)。
Theranos能吹这么大的泡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Holmes从功利角度上来说是个“很好”的创业者。无论是因为背景还是自身能力,Holmes在骗傻钱方面和走上层路线方面能力都极强,这在投资者中是极为难得也极为可贵的能力和加分项。贪婪名声和物质在投资者身上不是大问题,但Holmes并未做到取之有道,这是一个问题,但不是致命的问题。
Holmes真正致命的是两大问题,首先,Holmes对自己领域的缺乏了解,书中数次提及Holmes自己似乎不知道Theranos的基本科学原理,而她似乎到最后都没有意识到医疗投资无法走“纯忽悠”路线,并且也没有意识到医疗行业有像“地心引力”般的诸多规律需要遵循。这个问题导致Theranos注定只是个气泡。
让气泡破掉的是Holmes的第二个问题:管理能力缺失。这第二个问题本质上和Holmes不重视行业本质也是相辅相成的。医疗行业因为复杂,监管起来既有难度,一般被外界知道出事大多是因为内部利益摆不平而祸起萧墙。
这样一个泡泡,最后刺破它的却不是市场而是被人们认为越来越无用的传统问题,这也是颇有讽刺意义的一点。在这个充满了喧哗和骚动的故事中,《华尔街日报》上下和老板Murdoch(本人即使面临亏损上亿美元之际依然拒绝干涉记者报道此事件)在本次事件中都是毫无疑问的英雄。
叁:
本书最惊心动魄的部分应该是从第十九章“线报”(The Tip)开始的。作者作为《华尔街日报》的调查记者在这一章正式登场,联系线人拿料、多方求证、与Theranos手段肮脏的超级律师团周旋过招(看完以后觉得调查记者这个职业真是太帅气了!),最后终于在2015年10月15日的华尔街日报头版踢爆骗局。
整件事现在看来很简单,Elizabeth Holmes一个Stanford dropout宣称实现了利用一/数滴血来同时快速进行多项血检的创新技术,骗取了14亿美元的融资(书里写9亿但是网上搜到是14亿),骗得无数大佬的信任背书,本人也被捧为可比肩乔布斯的创业天才,结果十几年后骗局被揭穿,现在面临刑事指控。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 1. 大佬们为什么都这么好骗;2. 这场骗局为什么能持续这么久不被踢爆(2的部分答案藏在1的答案里)。
被骗的大佬至少包括:Theranos全体董事会成员——硅谷多位风投大佬、Stanford化学工程系的门面担当教授、前部长前国务卿级别的诸多政界大佬、令人闻风丧胆的超级律师,其他还有诸如Safeway(美国连锁大超市)的CEO和Wallgreens(美国连锁药房/超市)的CFO这样的商界大佬、四星上将等。一个共同点,这些大佬都是男的,除了Stanford教授外全部都是管理型人才,没有生化医药的专业背景。
Holmes本人非常有魅力,是顶级的销售人才(她的理念与Safeway CEO的健康理念惊人地契合,所以与其说对方相信她不如说是相信自己),基本上如果你没有专业的生物医药技术背景的话是很容易初见面就被她立马拿下的。书中描绘她十分擅长拿那双蓝色大眼睛凝视着你,令你觉得自己好似全世界的中心,刻意压低的男中音也有催眠效果。前国务卿Shultz把她当孙女一样疼爱,宁可信她也不信自己的亲孙子Tyler。Holmes也不是没有遇到过危机,曾经一度被公司高管举报后董事会是打算撤掉她这个CEO的,但她居然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力挽狂澜重新赢回董事们的心让他们再给她一次机会,这种手段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的。
Holmes还有一项本领就是可以面不改色地撒谎。她的设想以现有科技水平根本不可能实现,但她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她实现了。去医药公司那里demo时所有机器全部失灵,同行的销售人员吓到一身冷汗,她还可以镇定自若表示只是小问题。即使是被华尔街日报头版踢爆骗局以后,她依旧可以大大方方参加华尔街日报主办的科技大会,继续在大会上面不改色地撒谎。脸皮厚到这种程度,连政客都要甘拜下风,普通人很难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厚颜无耻的人,难免会觉得她所言不虚,不然怎么解释这份自信呢。
Holmes还利用了大公司生怕踏空的心理。比如Walgreens里有人感觉到Theranos的不靠谱,但是高层们的心理是宁杀错莫放过。万一是真的呢,那我们错过的就会落到竞争对手的手上,那么我们就真的再也干不过人家了。可惜是假的。
另一条就是利用非新闻调查性质的媒体宣传,比如华尔街日报的editorial版块,一般人当然会认华尔街日报的牌子,但是未必知道华尔街日报内部editorial和newsroom之间是有防火墙的,双方还不止一次互相拆台呢。
大佬之所以为大佬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跟其他大佬都是好朋友/同属一个交际圈,所以只要搞定一个大佬拿到他的背书,自然会有其他大佬源源不断地上钩(Shultz一个人大概就把整个Hoover Institution给拉下水了),雪球越滚越大,普通人看到这么多大佬站在你的身后谁还会质疑你?而这些组成董事会的大佬完全没有尽到自己监督管理层的责任,溺爱Holmes,对她唯命是从,很多投资人正是因为信任来头很大的董事会才放下戒心上当受骗。
看前几章的时候Holmes总让我想起一龙(Elon Musk),当然两人最大的区别是一龙最后真的能deliver而Holmes就是空口白牙纯靠骗。风投家投资的时候往往是看人。默多克这种玩票的就更是不做尽调全凭gut就能撒出1.25亿刀(不过默多克之所以是默多克是因为他知道他的核心资产是新闻,所以就算后来Holmes要求他给旗下的华尔街日报施压撤下报道他也没搭理,完全不会因为1.25亿的“小”投资去损害自己真正的核心资产)。如果你是一个正常人,大概率入不了风投家的法眼,如果你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癫狂与偏执,有一种可能是你是sociopath(这是本书作者对Holmes精神状态的暗示,我猜一个人如果长年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的话大脑应该会有损伤吧),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是乔布斯级别的创业天才。风投家遇到sociopath的时候估计也是抱着宁杀错莫放过的心理吧,万一真是下一个乔布斯呢。可惜不是。
Theranos的主要管理人其实是Holmes那个大她将近二十岁的印度裔男友Balwani(书里有人精准地评价过二人的关系是folie à deux,中文叫二联性精神病)。此人不会解决问题但是非常擅长解决提出问题的人(you are fired)、盯着每个人上下班的时间、强迫员工进行无意义加班、调查员工的上网记录、不照规章办事、靠威胁恐吓霸凌员工、喜欢员工拍马屁献媚、鼓励打小报告、奴役H1B员工(讲真光这一条就知道这种公司肯定有问题的)。如果你看过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那么Theranos就是里面所描述的理想创业公司的反面。
Theranos以保护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为由封锁信息,一个组常常不知道另一个组在干嘛。而任一员工所能接触到的全部信息都被定义为商业机密,所有员工/来访者都必须签署保密协议。离职员工也要再次签署保密协议,不得向外界透露一句关于Theranos的信息,你敢泄露的话Theranos的超级豪华律师团(收费一小时将近一千刀的超级律师真的只有这种烧投资人钱的才舍得请)立马就可以把你告到破产。前国务卿Shultz(Theranos董事会成员)的孙子Tyler曾在Theronos就职,之后向作者爆料,Theranos的律师扬言要让他全家倾家荡产,最后Tyler的父母筹了40万刀的律师费才脱身,就算是美国人也没几个扛得起40万的律师费。书里唯一一个不怵Theranos的人是Theranos的前董事会成员、乔布斯的爱将Avie Tevanian,而他之所以不怵的原因是他在苹果任高管期间积累的财富使得他比当时的Theranos更有钱,所以完全没在怕的。
Holmes一直坚持不上市并绕过FDA的审查使得Theranos一直处于几乎无人监管的真空地带。
P.S. 书里还描绘了几个非常有趣的有钱人的形象。有Fuisz这种睚眦必报一定要把得罪自己的人整得身败名裂的(最后似乎是栽在Holmes手上了可是Holmes最后栽了他也是功不可没,也算是报了仇了),有Balwani这种明明是运气好赶上互联网泡沫发了大财结果还真以为自己不是池中物的(口头禅是老子这么有钱还来上班你们怎么不知道感恩),有Tevanian这种有技术有钱人缘好结果还被欺负的,非常有趣了。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自觉投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