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2.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
-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
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
-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有了这样宝贵的认知,便构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
-
和那些缺乏耐心、想让问题马上解决的态度相比,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更低级、也更具有破坏性,那就是希望问题自行消失。
-
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
-
曾经有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告诉我:“军队最大的问题在任何组织和结构中都同样存在,那就是大堆问题,迟迟无法做出决定,更谈不上实际的行动了,似乎顶上几天几夜,问题就会自行消失一样。”
-
他们推卸责任时,可能感觉舒服和痛快,但心智却无法成熟,常常成为集体、社会的负担。
-
我们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出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独裁者、上司。埃里克 弗洛姆将其所著的讨论纳粹主义和集权主义的专论命名为《逃避自由》,可谓恰如其分。为逃离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
献身真理,意味着敢于接受其他制图者—外界的之一和挑战,由此确定地图是否与事实相符合。不然,我们就将生活在封闭的系统里—就像是单间牢房,我们“反复呼吸着自己释放的恶臭空气”—如同塞尔维亚 普拉斯(美国女诗人)的比喻,沉湎在个人幻想里。修订地图带来的痛苦,使我们更容易选择逃避,不容许别人质疑我们的地图的有效性。
-
故步自封,逃避挑战,可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
-
只有让接受挑战成为习惯,心里治疗才能够真正成功。…接受挑战,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安慰;心里接受长期的、甚至经常碰壁的自律,才可能使治疗成功。
-
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在天地间,也可借此摆脱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
保持平衡,意味着要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不妨以生气为例。我们心里或生理上受到侵犯,或者说,某个人、某件事令我们伤心和失望,我们就会感到生气。要获得正常的生存,生气时一种必不可少的反击方式。从来不会生气的人,注定终生遭受欺凌和压制,直至被摧毁和消灭。必要的生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生存。我们受到侵犯,不见得是侵犯者对我们怀有敌意。有时候,即使他们果真有意而为,我们也要适当约束情绪,正面冲突只会使处境更加不利。大脑的高级中枢—判断力,必须约束低级中枢—情绪,提醒后者稍安勿躁。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想使人生顺遂,我们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还要具备即便生气、也可抑制其爆发的能力。我们还要善于以不同的方式,恰当表达生气的情绪:有时需要委婉,有时需要直接;有时需要心平气和,有时不妨火冒三丈。表达生气,还要注意时机和场合。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灵活的情绪系统,提高我们的“情商”。
-
要使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机遇,不断自我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我想不管是谁,经过人生旅途的急转弯,都必须放弃某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回避放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永远停在原地,不让双脚踏上旅途。
-
放弃某种心爱的失误—至少是自身熟悉的事物,肯定让人痛苦,但适当放弃过去的自我,才能使心智成熟。…人生各个阶段,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只有放弃过去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顺利进入人生下一阶段。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假使人生的目标就是逃避痛苦,你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不必寻找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意识的进步。因为不经痛苦和折磨,就无法实现灵魂的超越。而且,即便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但彼时的痛苦之烈,可能远远超过你的想象,让你最终无法承受。
-
自律,包含具有积极意义的四种人生原则,目标都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痛苦。综上所述,这四种原则包括: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
我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
首先,坠入情网,通常涉及与性有关的欲望。…只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性冲动,才会使我们陷入情网。…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和他人的“自我”合而为一。
-
坠入情网不是真正的爱,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情侣只有脱离情网,才能够真正相爱。真爱的基础不是恋爱,甚至没有恋爱的感觉,也无须以之为基础。…坠入情网不是真正的爱,其本质究竟是什么呢?仅仅是自我界限暂时的崩溃吗?在我看来,它与人的“力比多”(性的需求和原动力)有关,或与受基因支配的生物交配本能有关。坠入情网,是人类内在性的需求和外在性的刺激,产生的典型生理和心理的反应,意义在于增加人类生殖的机会,促进物种繁衍和生存。
-
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精神贯注的境界里,自我界限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就会归于消失,而我们的心智就会成熟,爱不断释放,自我与世界的区别也越来越模糊,我们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
-
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对爱的误解,就是将依赖性当成真正的爱。…他们痛苦地说:“我不想再活下去了!我没有了丈夫(妻子、男朋友、女朋友)或者还有什么乐趣?我是多么爱他(她)啊?”你描述的不是爱,而是过分的依赖感。确切的说,那是寄生心理。没有别人就无法生存,意味着你是个寄生者,而对方是记寄主。你们的关系和感情,没有自由的成分。你们是因为需要而不是爱,才结合在一起的。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选择一起生活罢了。
-
人人都有依赖的需求和渴望,都希望有更强大、更有力的人关心自己。不管我们看起来多么强壮,也不管我们花多大的心思,竭力做出无须关心的样子,但从内心深处,我们都渴望过依赖他人的感觉。
-
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患者的典型特征—他们不在乎依赖的对象是谁,只要有人可以依赖,就心满意足。只要通过与别人的关系,让他们获得某种身份或角色,他们就会感觉舒适,至于那是什么身份,对他们并不重要。
-
长期以来,她饱受寂寞、空虚的趋势,有了感情就紧抓不放,这只能使感情更快地走向毁灭。学会了自我约束,及时调整心态,使他更有机会发挥特长,从事有价值的事业,最终走出病态性依赖的阴影。
-
只想获取却不愿付出,心智就会永远停留在婴儿期,这只会对人生构成限制和舒服,只会给人际关系造成破坏,而不会使情感走向完满,也会使卷入其中的人跟着遭殃。
-
合理而健康的嗜好,是培养自尊自爱的必要手段。
-
真正的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我们豢养宠物,只是希望它们永远不要长大,乖乖地陪着我们。我们看中的,是宠物对我们的依赖性。
-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地敦促。
-
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充,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真正的爱,能使自我更为完善。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追求的则是自我完善。当然,自私与否,不是判定爱的标准,唯一的判断标准时: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之外,都不是真正的爱。
-
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把真正的爱与爱的感觉混为一谈,只能是自欺欺人。
-
扩充自我界限,意味着摆脱惰性,直面内心的恐惧,这就是说,爱可以使我们勇气倍增。所以,爱也是获得勇气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
爱最重要的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我们爱某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我们必须把成见放到一边,调整心理状态,满足对方的需要。我们对对方的关注,是出自自我意愿、摒弃惰性的行为。
-
不论年龄有多大,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倾听。
-
不敢正视死亡,就无法获得人生的真谛,无法理解什么是爱,什么是生活。万物永远处在变化中,死亡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肯接受这一事实,我们就永远无法体味生命宏大的意义。
-
成长的过程极为缓慢,除了大步跳跃以外,还包括进入未知天地的无数次小规模跨越—例如,八岁的孩子第一次独自骑车到遥远的郊区商店购物;十七八岁的孩子第一次与异性约会等。…即使是心里最健康的孩子,他们初次步入成人世界,除了兴奋和激动,想必也不乏迟疑而胆怯。他们不时想回到熟悉、安全的环境中,想做回当初那个凡事依赖别人的幼儿。成年人也会经历类似的矛盾心理,年龄越大,越难以摆脱久已熟悉的事物。…很多人从未有过大规模跳跃,也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成长。
-
至高境界的爱,必然是自由状态下的资助选择,而不是步步亦趋、墨守成规,不是被动而消极地抗拒心灵的呼唤。
-
你这么多礼没有必要。从你的表现看,就像是个缺乏自信、以为自己不受欢迎的客人。
-
性爱过程是自我释放,是肉体的体验、精神的探索、情感的宣泄。
-
要实现自我完善,享受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快乐,进而使真正的爱成为人生的重心,就必须无所畏惧,敢于做出改变,而不是墨守成规。
-
真心爱别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
-
冲突或者批评,是人际关系中特殊的控制权,如果恰当地运用,就可以改进人际关系进程,继而改变所爱的人的一生。
-
真正以爱为出发点的人,总是致力于自我完善,让自己具备起码的道德和智慧,然后才会行使批评权。
-
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着与被爱着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
就我看来,妻子的意义和价值,是尽可能满足她自己的需要,尽可能使她的心智获得成熟。这不仅对我有好处,也是为了她本人乃至上帝的荣耀。
-
诗人纪伯伦曾这样谈到婚姻中的“寂寞的智慧”:你们的结合需要保留空隙,让天堂的风在你们中间舞动。彼此相爱,但不要制造爱的枷锁,在你们灵魂的两岸之间,让爱成为涌动的海洋。倒满彼此的酒杯,但不可只从一个杯子啜饮,分享你们的面包,但不可只把同一块面包享用。
-
缺乏爱,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爱,则是推动心里治疗的重要元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