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最后一根稻草:《无声告白》

最后一根稻草:《无声告白》

作者: 阿阿阿当 | 来源:发表于2017-06-14 13:25 被阅读41次
    最后一根稻草:《无声告白》

    本书的结构是倒推式的。

    15岁的华裔少女死了,他们还不知道。她的家人无法接受警方关于自杀的结论,他们开始思考并寻找真相。

    巨大的遗憾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他们自责,却也不愿承认,自己的某个行为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继续倒推,他们的爱密不透风,像一张网一样将其包围,让人窒息。父母过高的家庭期望让她压力山大,哥哥的未来人生成就让她羡慕,而自己的个人道路混杂不清,无力前行。最后不知道该为谁而活。好累,喘不过气来。

    除此之外的大环境大背景,一个15岁的女孩敏感地承受着来自周围人的异样眼光: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身份危机。

    她没有朋友,她是长着白人面孔的华裔。她积极地努力一开始只是为了获得母亲的关注和爱;可是面对父母过多的关注和爱,她却无力挣扎,陷入牢笼里。开不了口让他们知道,她根本不是天才。

    种族歧视深深地刺痛着每一个家人,也刺痛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自由和平等呼喊了那么多年,歧视依然在这个号称全世界最民主最自由的国家不断上演。

    作者伍诗绮说,她幼时生活的地方充满了宽容,各种族之间相处融洽。但是走出了那个地方之后才发现,歧视真是无处不在。一个地方就算拥有宽松的氛围,也不可能改变某些人歧视的偏见。

    禁不住想问:歧视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有些人自以为是的优越感难道不是来自于文化本身?

    美国有种族歧视,中国有城乡歧视,全世界都有性别歧视。就是因为这样,自由和平等才显得异常珍贵,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今天,我们总是告诉自己和孩子:你是这世上最特别的存在,独一无二。这件事是需要不断被告知和被提醒的,否则不够强大的内心总是以为自己是异类。

    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这种身份认同必须有团体接受,否则很难承担巨大的孤独感。小说的主人公,就无法找到这种身份认同。包括她的家庭。她父亲深受种族歧视之苦,除了冷起心漠然对待,极力掩盖自己的华裔身份外,他不知道该如何教自己的孩子积极面对。

    他自以为长着白人面孔的女儿不会遭遇这样的伤害,然而伤害却无处不在。

    特别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人生来的集体认同感,很小的孩子身上就能表现出来,例如他们会划分男女的群体,年龄的群体,以拥有某种玩具作为群体的划分方式,这不难理解,为什么孩子,乃至成人一定要拥有某种东西。物是一种象征,用以融入某个社群。

    假设最早的社群来自于家庭,那么家庭所给予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应该是最早的提供安全感的单位。有足够的爱,才能认识自我,形成强大的自我。

    因此,小说的结局假设家庭成员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无法挽回遗憾的情况下避免了家庭的分崩离析。

    女孩的死完成了其他家庭成员的自我认知。将来,他们可以从彼此身上汲取爱的能量。

    但是现实可能没有那么容易。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还要继续。人字的结构原本就是相互支撑,心怀感恩,愿忧郁人生中的最后一根稻草都能化为一抹阳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后一根稻草:《无声告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zr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