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乞及常所以比犯(接连杀害)二君(齐简公、晏孺子),专齐国之政,非必事势之渐然也,盖若遵厌(符合)兆祥云。”
司马迁在《史记·世家第十六田敬仲完》中感慨说,田乞和田常父子之所以能连杀两代齐君,把持齐国朝政,并不一定是形势逐渐发展到了这一步,更像是遵循着上天的意旨,符合了占卦的预言。
果真是天意如此,造化弄人?
陈完画像。陈完奔齐,低调做人
在民间有一种说法,田陈是一家。而这种说法起源于“田氏取代姜齐”。
在春秋时,陈桓公之弟陈佗在杀死陈桓公,顺便杀了太子免,然而上任为陈厉公。
陈厉公有一个不良嗜好,“以淫出国”。
陈桓公小儿子陈林“乃令蔡人诱厉公而杀之”,陈厉公死后陈林继任,是为陈庄公。
陈完是陈佗之子,陈庄公时成为陈国大夫。陈庄公死后,弟弟陈宣公杵臼继任。
陈宣公晚年打算立宠姬的儿子为太子,就把先前的太子御寇杀了。陈完同御寇的交情很好,担心被株连便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姜小白画像。齐桓公“欲使为卿”。齐桓公(姜小白)是个有想法的君王,想通过陈完标榜一下齐国容纳贤良,“外国政要”来投奔都可以任职。
陈完推辞说:“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檐,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齐桓公最终任命他为工正,管理工匠的职位。
齐桓公将陈完封于田地。陈完本身是逃命到了齐国,低调行事干脆连原来的国名为氏都弃用,以封地为氏改姓田。
陈完是个明白人,自己初来乍到,尚未扎稳脚跟,必须学会低调做人。如果接受齐桓公卿的任命,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假使再引起齐国本土贵族不满,这对于一个外来户来讲,是相当危险的。
陈完不仅辞去“卿”的任命,还把张扬“陈”姓改了。
陈完投奔到齐国,这一年是齐桓公十四年。齐国是周武王赐予太师姜尚的封地。
以权谋私,施德于民
陈完生了穉孟夷,田穉孟夷之子田闵孟庄,田闵孟庄生子田须无(文子),田须无之子田无宇(桓子)。
田文子和田桓子父子两人都在齐庄公跟前做事,田桓子因为“有力”(身体强壮有力气,或者有财力,或者功劳。三种解释更符合实际呢?),“甚有宠”。
晋平公六年,齐庄公三年,公元前551年,晋大夫栾逞作乱,逃奔到齐国。齐庄公优厚款待栾逞(栾书之孙,栾书弑君晋厉公。),田文子能够跟晏婴一起劝谏齐庄公。
“晏婴与田文子谏,庄公弗听。”——《史记·世家第十六 田敬仲完》
“晏婴、田文子谏,公弗听。”——《史记·世家第二 齐太公》
从这司马迁的记录来看:其一,晏婴是齐国三朝元老,能够跟晏婴站在一起劝谏齐庄公。说明田文子在官场地位大幅度上升;其二,两人劝谏什么呢,拒绝接纳栾逞,还是禁止厚待栾逞?
司马迁虽然都没有明确,但是能够看出来,齐国本土贵族强烈排斥外来户。而这是田氏已经成长为本土贵族了,而且世代接续。
田无宇的儿子田开(武子)、田乞(厘子),田乞的儿子是田常(成子)。
齐景公“厚赋重刑”(多税收,重刑法),奢侈无度。田乞在齐景公时做大夫,收赋税时用自己家的小斗称量,贷出粮食时用大斗称量。
这就是“大斗出,小斗入”的典故,说的就是田乞以权谋私,“行阴德于民”,悄悄地笼络人心。
晏婴画像。齐景公和田乞做法对比,晏婴多次劝谏景公,但是景公并未引起重视。
所以,晏婴出使晋国,跟叔向抱怨了一句,“齐国之政其卒归于田氏矣。”这是比较有名的政治预言。
比犯二君,专齐之政
齐景公在位五十八年,继位的“嫡子”先死了。景公死后,把持国政的国惠子、高昭子拥立太子荼为齐王,就是晏孺子。
“景公宠妾芮姬生子荼,荼少,其母贱,无行,诸大夫恐其为嗣,乃言愿择诸子长贤者为太子。”——《史记·世家第二 齐太公》
晏孺子出身不好,品行不端,所以诸大夫不愿意这块二货继任齐王。
景公年纪大了,不愿意安排继承人的事,好像安排继承人,等于催促他死一样,不吉利。
在晏孺子继位上,诸大夫与高、国之间存在矛盾。
“伪事高、国者,每朝,乞骖乘”,田乞低三下四的侍奉高、国两相,并非甘心屈居人下,而是趁机挑拨离间。
田乞伪装之后,挑拨离间。
“子得君,大夫皆自危,欲谋作乱。”在高、国上朝的路上,小心的侍奉着,并且趁机递话,“你们两位得到晏孺子的宠信,诸位大夫人人自危,他们有谋反作乱的打算。”
田乞再跑到诸大夫面前说:“高昭子太可怕,趁他还没有发难,我们应该早下手对付他。”
这些大夫们竟然听从了田乞的话,晏孺子上任当年的六月,田乞、鲍牧(鲍叔牙的后代,曾孙。)联合诸大夫一起带兵进入王宫。
“八月,齐秉意兹(至今莫名其糊涂的四个字)。田乞败二相。”同时,田乞派人将流亡在外的阳生接回齐国。
“阳生素与乞欢”。选择阳生,是因为田乞与之有交情。由此可见,田乞早就布局景公下一代人选。
十月份,田乞借给儿子田常过生日的机会,召集诸大夫“会饮”。在宴会上,田乞推出阳生继任齐王,是为齐悼公。
晏孺子被发配到临朐,半路上让人给杀掉了。
齐悼公上任之后,田乞成为国相,“专齐政”。
四年之后,田乞去世,儿子田常替代了田乞,继续为国相。
鲍牧与齐悼公有点小矛盾,两人关系不太友好。其实在当初拥立阳生时,鲍牧一来喝酒了,二来又是在田乞家的宴会上,迫于形势支持了田乞。
田乞死后,鲍牧杀掉了齐悼公。齐悼公之子姜壬被推上了齐王位置,是为齐简公。
齐简公有左右二相,田常是其中之一,监止是另外一位。监止陪同姜阳生和姜壬一起流亡,一路任劳任怨,所以齐简公提拔重用监止。
“于是田常复修厘子(田乞)之政,以大斗出带贷,以小斗收。”——《史记·世家第十六 田敬仲完》
鲍牧杀掉齐悼公,齐简公宠信监止。田常此时应该是颇受压抑,既然朝堂之上无所作为,那么民间施德继续笼络民心。
齐简公四年,监止的同族人子我“欲尽灭田氏嫡”,田常兄弟知道消息(笼络人心起作用),反而提前准备诛灭了监止及子我。
田氏兄弟担心简公再起杀心,干脆杀掉了齐简公。
田常拥立齐简公的弟弟姜骜为齐平公,田常把持了齐国国政。
内政外交,“且以有齐国”
田常杀掉齐简公胆战心惊,既害怕周边诸侯讨伐,更担心国内百姓抱怨。于是,在外交内政上采取了一系列办法,积极布局取代姜齐。
于是,将侵占鲁、卫的城池归还,同韩赵魏三国签订友好条约,跟吴、越通使,对外确立良好的外交关系。
论功行赏,稳定上层卿大夫们;亲抚百姓,安定国内秩序。对内采取的措施,见效迅速,“以故齐复定”。
由此可见,齐国上下不在乎谁是齐王,只要能够安稳生活。
对于把持齐国国政,田常对齐平公说,“恩德是人们所期望的,大王你来干;刑罚惩治人,得罪人的事我来做。”
五年时间,田常用“合法”的手段处理了鲍氏、晏氏、监止比较强势的家族。
“而割齐自安平以东至琅琊,自为封邑。”收拾豪强家族,同时无限扩大自己地盘,已经超过了齐平公。
有了封地,有了权力,这还不够,必须有人。
田常实际有实无名的“齐王”。“田常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后宫,后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后宫者不禁。及田常卒,是七十余男。”——《史记·世家第十六 田敬仲完》
田常从齐国选了百十位个子高的女子充斥后宫,而且对宾客舍人开放。田常死的时候,给他生了七十多个男孩子,都姓田。
所以,田常之子田盘(襄子)接班时,继续为齐宣公的国相,田盘“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田氏将逐渐地拥有齐国。
田盘之子田白(庄子),田白之后是田和(太公)。田和将齐康公迁海上,仅仅“食一城”。
齐康公十九年,田和立为齐侯,得到了周王室的认可。
田和之子是田午(也称齐桓公),齐桓公(田午)死后,齐康公(姜贷)竟然也死了,而且没有后续的继承人。【齐桓公(姜小白)在位时陈完奔齐,齐桓公(田午)的时取代齐,也算是历史的巧合。】
田因,就是赫赫有名的齐威王继位。田齐完全取代姜齐。
齐国被田氏一家取代,而不是像晋国被卿大夫分裂,主要原因是齐国卿大夫内斗中被消灭。
崔杼因为女人而被庆封灭族;庆封父子不和,导致田(须无,文子)鲍高栾四家攻杀,庆封逃到吴国;高、国两相被田乞(厘子)联合诸大夫灭掉;田常(成子)用政治手腕处理晏、鲍、监止……田氏一代代承续接力,打击削弱其他家族,壮大田氏家族,最终取代了姜齐。
鲍叔牙画像。由此来看,这应该形势所逼迫,而田氏顺势而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史记》创作初衷。司马迁将田氏取代姜齐归于符合卦象预言,是天意如此。
而从《史记》中来看,田氏取代姜齐看似是天意,然而这又何尝不是人意呢。毕竟,田氏所为迎合人心,齐国人心思归田氏。上下心意相通,这“人意”就是“天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