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需要经历众多的生离死别,然后表现的麻木不仁才算得成熟和智慧。
周星驰就是这样一个笑中带泪的悲喜人生。无厘头,从来都是别人的谈资,而周星驰本人只是用一个笑话来讲一个悲剧,他对世界的理解之深刻远非一般的哲学家所能企及的。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王勃《滕王阁序》)
取名星驰,可见其母凌宝儿也是一个简单而有文化的人,同时也是对于儿子的一份殷切的期盼。凌宝儿本是广东宝安县人,父亲是国民党宝安县的检察官,1950年被定为反革命分子,凌宝儿是背着“黑五类”(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的身份到的香港。生活的困难自不必说,就连找个工作也要保人和押金。
对于周星驰的父亲周尚驿,香港的媒体极少报道,就连周星驰本人也极少提起。我所知道的仅仅是在周星驰七岁的时候,父母终因柴米油盐不欢而散。凌宝儿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周星驰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据说凌宝儿因为生活的困苦而改嫁,并育有一女,但一时无从考证,不知真假。
大概是家境的贫寒和身份的卑微,从小就使得周星驰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几乎把所有的事情深深埋藏的人。在凌宝儿的记忆中,周星驰是一个站在窗边看街景一看就是两个小时的人。他从来只与内心交流,估计这也就是周星驰本人所说的他的很多灵感都来自一个人静静地泡在浴缸里的时候的真正原因吧!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少林足球》)
周星驰终究是一个绝世不绝我的人。正如自传性质的电影《喜剧之王》中讲述的,在跑龙套的过程中经历的辛酸苦悲,忍受的流言蜚语,不就是一个个小人物在与命运抗争的历程吗?
一个人研究了五年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和斯坦尼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最终成就的只是个人在表演艺术上的自我认可,这恐怕也是所有人追求的最终结果也是最高境界吧?不管别人怎么说你看你,最主要的还是你怎么看待自己。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喜剧之王》)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呢?一个戏子为了追求表演艺术,在扮演官员是不就是真正的官员吗?一个官员为了养家糊口又何尝不是在扮演戏子的角色呢?
然而周星驰的伟大在于,把自己的心路历程通过电影表现出来了,最完整的就是《喜剧之王》,名曰喜剧,实则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还记得《唐伯虎点秋香》里华安抱着的那条狗吗?1993年电影播出后不久便死了,《长江七号》便是向曾经陪伴过周星驰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它致敬;还记得《功夫》里的猪笼城寨,便是周星驰儿时生活、居住环境的写照……
“难道我学过如来神掌也要说给你听吗?”(《功夫》)
对于周星驰,孤独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心灵的境界。反观母亲的经历,肯定是影响到了儿女尤其是周星驰的婚姻观念,这可能是娱乐圈里很八卦的地方,然而却不是我要讨论的重点,也不是我的兴趣所在。
周星驰性格的孤僻和乖戾,最终使得几乎所有与他合作过的导演、编剧、搭档和他捧红的艺人都与他分道扬镳,个中缘由我虽听过诸如王晶之类人的访谈,讲述得五花八门,然而儿时的经历不得不说是有很重要的影响的。
正如刘镇伟所说,周星驰是个内心情感极其丰富的人,只是不容易表达出来而已。不过,相对于别人来说,周星驰通过电影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且享受这种心灵的孤独,也算是一种欣慰。
对于周星驰,也许,你看到了他带给大家的笑声,你没有看到他偷偷流下的泪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