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长顺中街的“棒棒茶馆”

长顺中街的“棒棒茶馆”

作者: 晚晴_fe62 | 来源:发表于2020-03-22 15:26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行脚成都编辑朱老师征文要求大家写写吃茶记或是茶馆风景,因本人不会品茶,更没有进茶馆喝茶的习惯和经验,这次征文索性也就只当看客。前几天有幸拜读了苏若男老师写的《长顺街,竹园》一文,读后便将此文转发给家里的哥姐们看,看后他们七嘴八舌地向我述说着记忆中长顺街各个茶馆的往事,将我的长顺街情怀调动出来,让我忍不住也想写一写曾经记忆中长顺中街的茶馆。

    在六十年代,长顺中街南至商业街、实业街,北至东、西马棚街,在这不到一公里的长度上就有三家以上的茶馆。靠近长顺中街的东门街这家叫“六也”茶馆,它的门面看起来有近三个开间宽,但进深却只有大约六米。门前的东门街在那个年代还算比较宽的街,由于它处在十字路口,印象中经常都有蹬客三轮的人将车停在茶馆门口,一边坐在茶馆里喝茶,一边守望着自己的车。如是有人坐上三轮车,并对着茶馆里喊:三轮走不走?车主会根据自己喝茶时间的早迟或者客人所去地方的远近来决定这笔生意究竟做不做。

    图片来自网络

    在吉祥街口子上的北侧也有一家房子不大的茶馆,大概有两个开间大小,(口子的南边也有个老虎灶,我在《行脚成都》还发表过“长顺中街的老虎灶”一文,这里就不再赘述。)开茶馆的是一位很瘦小,但特利害的老太婆,她姓什么已记不清楚了,只记得街上没有哪个小孩子敢进这个茶馆里去玩。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茶馆我不再写,我重点要写的茶馆是一间位于黄瓦街与娘娘庙街(即现在的商业后街)之间名叫“一一”的茶馆。它取名“一一茶馆”,意思是告诉茶客这里的规定是一茶一坐。可少城这一带的人都不会按正规读音称呼它,而是叫它:“棒棒茶馆”。

    原棒棒茶馆示意图

    此茶馆面对长顺中街,前半部分有两个开间宽,进深却很长,里面还有个天井。过了天井往里的宽度就是四个开间了,也就是从黄瓦街往娘娘庙街算起第一、二间才是茶馆,第三间是姓邓人家修理钟表的铺子,第四间是位姓兰的石板滩人,开了这间专卖海椒面的铺子。这两家房子后面的围墙外,属于茶馆的范围内。

    茶馆进去约四、五米的右边是一个黑色呈L型的柜台,柜台上放的有茶叶罐子、茶碗、茶船和茶盖等。贴墙还放有一个两米多高、薄薄的货架子,上面也放有茶叶罐子及其他物品。在货架子与L型柜子之间放了一把竹椅子,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根据茶客的不同需求给茶碗里放入不同的茶叶。过了L型柜台右转弯的地方就是老虎灶,走过老虎灶靠最里面是男、女厕所。

    在靠近天井中间有一面墙,贴墙用红沙石板搭建了一个洗茶碗的台子,上面放了几个木盆,里面分别装的是待清洗或者己清洗好了的茶碗、茶盖子。旁边地上放有一个竹筐,专门用来盛装喝完茶后的废弃茶叶。

    茶馆左边墙上一米多高的位置,开有几扇向上支撑着窗扇的窗子,这样坐在茶铺里采光又好又透气,还能看到外面的风景。

    再往里走的天井处,有一道门通向黄瓦街,可供喝茶的人进出。我们小时候经常就从长顺中街门进去,从黄瓦街门出来与小伙伴们玩捉迷藏的游戏。

    图片来自网络

    这家茶馆在公私合营之前系一李姓老板所开,他的儿女与我哥、姐他们还是同学。

    我家在六一年之前,就在这茶馆的对门住家,从我家到茶馆就一分钟的距离。我二哥小时候因爱在茶馆玩,工作人员都认识他,到了晚上收场时有的工作人员想早点下班回家,就叫他帮着收茶碗扫地,他也乐意帮忙,有时候他们会给他一两分钱,让我二哥开心得不得了。

    以前人穷,有的人抽烟是一支两支地买零烟来抽,我外婆就在茶馆的左边门口放了一个木柜子,卖点零星纸烟,以此微薄收入补贴家用。而我几个姐姐放学后最乐意做的事就是替外婆守烟摊,这样一边写作业,一边守烟摊还不用做家务事。

    据我姐姐她们讲,五几年这间茶馆晚上还有讲评书,唱川剧、清音等节目的,金钱板老艺人邹忠兴也曾经在这里表演过节目。

    这家茶馆早晨六点多钟就开门了,直至深夜关门。茶铺还对外卖开水、热水。有的茶客拧一个水瓶,喝完茶顺便买一瓶开水带回家。有些喝早茶的人开门就来喝到近上班时间直接就去上班。

    不同的圈子喝茶的地方和时间段也有所不同。在我的感觉中,三管站(即蹬三轮客车)的人爱聚集在东门街口的“六也茶馆”喝茶。运输社的人爱聚集在“一一茶馆”喝茶。之所以如此,认真分析一下还是有它的原因和道理。“六也茶馆”地处十字路口,对客三轮车主来说招引客源比较有利。而那时,拉架架车的是头天单位就要将第二天员工所需运送的业务安排好,并不需要本人去寻找业务,也就不用考虑喝茶地方的口岸和时间问题。我父亲工作单位就是黄瓦运输社,因工作性质的原因,第二天拉架架车的工作头天就要安排好,由小组长在茶馆喝茶的时候交待给大家。所以每天工作完后就会到茶馆去喝茶,顺便交接第二天的工作。他们的口头语都是:“走,去茶馆接业务”,所以有时喝茶也是为了生存。

    以前人家里房子都窄小,有时候来了客就到茶馆里去接待。六四年我家大姐夫第一次上门,我父亲就将他带到“一一茶馆”去喝茶,让他这位川大数学系毕业生,从没进过茶馆的人感到很不适应。

    此茶馆在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的各种口号声中寿终正寝,那房子也由斌升房管所改造成了住房,变成了十家大杂院。从此成都市再也没有“一一茶馆”,但“棒棒茶馆”却永远留存在老少城人的心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顺中街的“棒棒茶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hv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