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独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国产社会剧《小别离》的一句台词,触动间,把这世间的爱都总结了。
《小别离》里讲述的,是三个不同阶层的家庭,聚焦在孩子出国留学等学业成长问题上,碰撞出的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年轻父母与长辈、夫妻之间的种种生活火花,或喜或乐或是深陷其中的郁闷,都有血有肉地呈现出来了。剧中也若隐若现若干社会问题:教育资源分布、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阶级固化等等,但先撇开这些,关注这部剧的真正聚焦点:父母与子女之爱——在这点的诠释上,《小别离》是成功的,无论是剧情处理,还是演员们在诠释着当中的角色时,把握拿捏都相当恰切。
第六集大概是整部剧最大的亮点:因为种种成长的烦恼,千愁万绪寄托在写小说中。可不想,熬夜写的小说,随意扔在纸篓里,敬被爸爸妈妈拾到,并加以训斥——这一刻的小女主公方朵朵,窘迫、愤怒,乃至吵架,这都是一个青春的小女孩的正常表现,她窘迫——窘迫于心绪描写被公然窥视,她愤怒——愤怒于最亲爱的爸妈竟然如此不尊重她,她吵架——吵架为她的自尊也为反抗。青春期的她,当然无法随时用理智调控一时的情绪,她不该说的、该说的,她通通一股脑地喊出了,如同一根根利剑,扎向她的爸妈。本以为占理要训朵朵一顿的妈妈文洁和调解无果的爸爸方圆立场蒙圈了——“怎么曾经的抱在手上的乖宝宝如今变成这个样子了”,夫妻两人抱头痛哭。这一幕,完全戳中泪点。为了朵朵,也为了妈妈文洁和爸爸方圆。
世间的哪个爸妈,不是曾经的小孩呢?加之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父母,时代的文化更迭已不同爸妈自己少年时同爷爷奶奶辈那般天差地别,代沟如鸿沟,可是为什么碰到青春期问题还是会互相不理解呢?
归结到底,还是因为社会身份的不同,所承担的社会、家庭责任,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的不同。如果,我还是15岁的我,我看到这一幕,必定是完完全全代入朵朵,我会想:“天哪!这就是我妈妈和爸爸,他们就是这么无理取闹,他们就是这么不可理喻,我什么时候能长大,我要快点,快点离开他们!”可是,已然过了青春期的我,站在二十几岁的节点,还未迈入为人父母的境地,这双方的不甘和心痛,好像突然都能懂了。
想抱一抱朵朵,你没有错,你有权利选择你的爱好和人生,但是,也想告诉她,有时候,青春期的选择不一定都是对的,爸爸妈妈的有些意见只有你长大后才会明白。
更想抱一抱这两位爸爸妈妈,如同拥抱我青春期时,同样被我吼过的爸爸妈妈。你们的爱,没有错,只是太沉重了,多希望叫你们明白张爱玲所说的,“有些弯路非走不可”,更希望你们明白“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但同时,也开始明白,有些心疼也是爸妈们舍不下的。
父母子女之爱,是最害怕时间的。曾经可以拉住你,撕掉你日记,打你,骂你的父母,在你不经意间,终不可避免地渐渐老矣,如同一棵老树,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担心,会不会拖累你。
就像《请回答1984》里面,德善的爸爸对德善道歉:“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没什么经验,不知道怎么做,我可能做错了,希望你原谅我。”
有时候,父母子女间,都不妨从心里承认,“我是第一次当你的孩子,也没有当过爸爸妈妈,我可能会说出伤害你们的话,可能会自以为不再爱你们了,可是,等我慢慢长大,我会明白,所以也请相信我一直都爱着你们!”
或是“我是第一次当你的爸爸/妈妈,我当过小孩,我也经历你这时候的想法,只是爸爸妈妈也会有某些时候会以现在的年纪来希望你少走些弯路,或者这样子的不对的,希望你提出了,我们一起改正!”
父母子女之爱,大概是所谓为人,在这嘈嘈切切的人间来往中,最难以绕不去的情缘因爱了。可以忍性不计两性之爱,可以弃心不管朋友相交,可无论如何,来自血缘的牵扯,却要叫你一辈子无法割舍。
我们同父母的相遇,比同任何人的相遇更难得,是十月怀胎的期待,是襁褓中的期待,是整个青春期里无可避免的相爱相杀,是青春期后,我们的遗忘和他们的等待,是一方归去后,一方的怅然······
小别离,尚有归时。珍惜时岁,莫等得大别离,空有悔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