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怎样开会,才能发挥群体智慧?

怎样开会,才能发挥群体智慧?

作者: 心语爱自由 | 来源:发表于2021-09-17 09:09 被阅读0次

开会的目的之一是“集思广益”,用群体智慧来更好地决策。但是,如果方法不对,很可能适得其反,让群体决策的结果比个人决策更糟糕。这是经济学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新书《噪声》中提出的观点。书里指出,群体决策容易出现两种问题:一是,随机差异会被群体放大;二是,可能出现“群体极化”现象。

我们先从一个音乐下载实验讲起。研究者招募了14000多名参与者,把他们随机分成9个组,让他们听几十首不知名的乐队演唱的不知名的曲子。如果觉得哪首歌好听,参与者就可以下载,下载量代表了这首歌的受欢迎程度。其中,1~8组的参与者可以看到同组的人都下载过哪些歌曲;只有第9组,每个参与者完全不知道别人的选择是什么。

想想看,既然分组是随机的,那么每组的音乐偏好应该差不多,也就是这些歌的受欢迎排名在各个组应该是差不多的。但结果完全不是这样,不同的组天差地别。比如有一首歌,在第9组,也就是每个人独立判断的情况下,排名第26;但是在前8组中的某一组排名第一,在另一组又排名垫底。这个结果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一首歌能不能在某个组火起来呢?其实是一个非常随机的因素,就是组内最开始下载的几个人的偏好。因为后面下载的人会下意识地参考其他人的选择,一首歌在最开始的微弱优势,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按照书中的说法是,“最初涌现的流行度会自我强化”。

把这个结果迁移到开会的场景中,你会发现,一些微小的因素,比如谁先发言,谁后发言,谁说话更自信,谁说话声音更大,谁和谁挨着坐,谁在某个时刻笑了或者皱眉了,等等,这些信息会影响到群体,然后通过相互影响来放大,最终决定会议走向。这就是群体决策的第一个问题,随机差异会被群体放大。

群体决策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可能出现“群体极化”现象。这是指,拥有相似观点的人在互相交流之后,他们达成的集体共识会比之前的个人观点更加极端。比如,如果陪审团中的6个人都倾向于从轻发落,那么他们商议后的判决结果会比各自单独给出的处罚更轻;而如果大家都对罪犯很愤怒,那他们商议后的判决结果会比各自单独给出的处罚更重。

这个现象其实在组织行为学当中也被发现了。而且,越是精英团体,成员之间对彼此越认同、越团结,就越容易出现“群体极化”。一个新想法提出来,可能大家觉得还不错,于是发起讨论;结果越讨论,大家觉得越有道理,好处被无限放大,每个人的激情被点燃,没人想在这个时候给团队泼冷水,这时群体决策就可能出现非常大的误判。

那么,开会时,怎么避免群体决策的这两个问题呢?卡尼曼给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开会之前,要先把相关信息同步给参会者,让他们各自形成观点、独立作出判断。因为人们独立思考时会比共同思考时更有效,这已经被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明。

第二,确保想法的多样性,就是大家已经独立想出了很多好想法,把这些想法汇总之后上会讨论,重点讲各自形成判断的理由。讨论结束,让人们重新作出判断,汇总结果。

第三,会议讨论时,组织中排名最低的人首先发言,领导者最后发言。

用这种方式开会,就可以有效减少群体决策的“噪声”。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会议的目的是作出判断、形成决策。如果决策已经完成,开会的目的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流程就得反过来:领导者首先发言进行动员,大家通过讨论相互激发,最后凝聚团队战斗力。

(来源:得到头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样开会,才能发挥群体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jj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