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儿童的立场》这部书,我的第一感是教师应该了解儿童的立场,从儿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儿童的世界发现儿童潜在的天赋,然后因材施教。
随着深入的阅读,我发现《儿童立场》不仅仅是让我们在儿童的立场去看问题,去思考教学,这本书更是传递了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我们必须重生为小孩,不失其赤子之心。”耶稣也曾经说过:“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随着知识和阅历的逐渐增多,一方面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无知,未知的世界是如此的丰富,为什么不继续像孩子一样充满好奇心呢?另一方面我开始意识到童年在生命阶段的重要性,那些在充满爱和自由中度过的最美好的时光会影响整个生命历程。
书摘:
1.陈祖芬说:人总是要长大的,但眼睛不能长大;人总是要变老的,但心不能变老。不长大的眼睛是童眼,不老的心是童心。童心是可以超越年龄的,只要有童心,就会有童年,就会有创造。
(保持一份童心,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的限制,努力成长)
2.迟飞并不意味着飞不高,飞不远,只要是有意义的飞翔,都是自己世界中的高度和速度。
(只要开始,永远不晚。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3.大格局来自大胸怀,胸怀大是真的大,大格局不外在于他人,而在于人的心灵。而胸怀与视野是联系在一起的,于是大视野、大胸怀带来大格局,大格局才会带来大智慧。
(眼界高了,襟怀广了,涵养深了,人的格局便大了。有了大的格局,才能心远天地宽,在千云万水间,游刃有余,而又怡然自得……)

4.叔本华说:“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视野极限当成了世界的界限。”
(让自己的视野开阔起来,宏大起来,那就要让思维活跃起来,张开思维想象的翅膀飞翔,那么世界就大了,自己就变小了。)
5.根索水而入土,叶追日而上天。向上飞扬,向下沉潜。
(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要有脚踏实地如根入土汲取养分的求博精神,也要有如叶向阳的求远追高的愿望。)
6.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让儿童游乐民族的根与魂。在多元化的激荡中站稳自己的脚跟。绵延的万里长城是他们民族的脊梁;滚滚向前的黄河长江是他们的文化血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铸就了他们的民族情感,汉字母语锻造了他们的国家记忆;春节的鞭炮,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亮饱含了他们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文化已经成为当代儿童的文化基因,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