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假期,与蒙曼教授一起陶醉在唐诗的美丽之乡里。我喜欢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就像初唐四杰之一杨炯所写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即宁可做一位血洒疆场的军官,也不做一位书生而老死书斋。有千千万万个像杨炯这样的甘愿献身疆场的战士,国家何愁不强大?盛唐时期,人们多远游或者到远处做官,所以说送别诗就比较多,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写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有在盛唐,诗人才能写出这样大气、无半点哀伤的诗句。李白在《孟浩然之广陵》中写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把酒临风,揽胜话别。诗仙李白带着艳羡的眼光送朋友远去,可以说风流才子少年别,李白对孟浩然所去之地心驰神往,羡慕朋友这一美游。如同爱旅游的孩子看着好朋友要去自己向往的地方去旅游。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也写出游远方的盛唐气象,他在朋友临走前刻画的场景是清新、魂牵梦绕的场景,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们俩是畅饮,是欢畅的送别。王勃写的是壮别,李白写的是俊别,王维写的是畅别,在他们的诗作中看到的是盛唐气象,具有蓬勃朝气的少年精神。
在炎热的夏季,还欣赏到了几首采莲诗,感觉很美。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写得真幻难辨,把自然美、女子美、青春美融为一体。不由想起梁元帝写的那首亦真亦幻的《采莲赋》"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李白《采莲曲》中的采莲女““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有诗经中女子"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美丽,她乐观开朗、神态很美。“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把采莲女写得明艳动人,很有仙气。他笔下的男子似隐非隐地站在垂杨下,远远地欣赏着采莲女。即“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不由想起汉乐府中的《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让人看到美男子对采莲女的穷追不舍。白居易也写了一首《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这首诗情景设计得很美,把采莲女的羞涩心理、无意的动作刻画得非常细腻,碧玉簪子落水里怎么办?
情郎也许要扎猛子去帮采莲女捞碧玉簪子了。皇甫嵩在《采莲子》中这样写:“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这首诗中的采莲女迷恋岸上少年,大胆地抛撒爱恋之心。被人察觉后又体现出少女特有的羞涩。元代的赵孟頫在《后庭花》中写道: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归去休。”在这首诗里我们所看到的采莲女乐观开朗,坦然面对风雨,悠然自得,是一位追求生活情趣的女子。
李白曾经写过子夜吴歌.(春歌、夏歌、秋歌、冬歌),春歌中的女子秦罗敷年轻貌美,青葱如桑叶,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夏歌中的女子西施明艳如荷花,深受越国人民的喜爱;秋歌中的女子在月夜捣衣,思念远征的良人;冬歌中的女子在寒夜中絮征袍,素手把针冷,那堪把剪刀,要把征袍寄给边疆的丈夫。她不但独力支撑起整个家庭,还照顾远方的丈夫,成为一位成熟刚强的女人。真是季节不同,选择意象也不同,选择的女子年龄特点、任务担当也不同,四首诗伴随着女子们成长的不同时期:由青嫩到绽放,再到闺房怀远,直至成熟刚强。
我喜欢的诗句“”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诗人想象得太美了,梅花在风的吹拂下,飘满关山,香满关山,真是美不胜收!我喜欢刘禹锡的《望洞庭》中的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得形象、生动、贴切。我还喜欢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喜欢这首诗的颜色搭配,喜欢这首写在寒冬中的用以取暖的红泥小火炉,喜欢诗人邀请朋友一同喝酒取暖的盛情。我喜欢李白的高度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
月亮在古诗词中是一个美丽、朦胧的意象,诗人思念故乡往往用到她。李白最爱写月,胜过写酒。小时候说“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得志时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孤独时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思念朋友时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台湾诗人余光中这样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三分啸成剑气,七分酿成月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雪在古诗词中象征着纯洁、无私。不同诗人有不同的写法:李白说“燕山雪花大如席”,岑参说“千树万树梨花开”,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李白善用天才的夸张,谢道韫和岑参巧用比喻,形象生动,美丽缥缈。
蝉这个意象在不同诗人笔下意味不同,我们看一下唐诗中的咏蝉三绝。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借蝉思乡,借露重蝉难飞,风大蝉声沉来写自己在狱中的不幸。借蝉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和志向,希望有人来传达自己的心声。虞世南做为一位德才兼备,深得皇帝器重和信任的大臣,写下的《蝉》与骆宾王大不相同。用蝉饮清露来写自己高洁的志向,用"流响出疏桐"写自己自带高贵。面对社会的各种力量,他不需阿谀逢迎,打通关节。他德高、忠直、博学、书法好、文辞美。他记忆力惊人,是唐朝初年最强大脑。他博学多闻是唐太宗心目中活动的图书馆。他书写水平卓绝,唐太宗对他评价甚高。我们应该才学如虞世南,做人如虞世南,做官如虞世南。从李商隐所写的《蝉》中我们可看到他在牛李党争中受排挤受倾轧,落魄不得志,如树梗一样随风飘泊。做官不得,回乡不成。但是举家清高自爱。
边塞诗人岑参写诗重环境描写。比如"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高适重人文。
听蒙曼老师品诗的心得:1.学者风度。讲的每一句每一词都有出处,可谓引经据典。2.知识渊博。精通地理、环境、历史,对古诗文很有造诣。3,。以历史故事角度切入李白写杨贵妃的诗,有利于正确理解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4.一首小诗也可以讲得这么厚重多彩,让人肃然起敬。如在赏析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小诗,由“故人西辞黄鹤楼“他想到古人对老朋友孟浩然的描绘和评价,由黄鹤楼想到中国的四大名楼和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由“烟花三月下扬州”她讲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由武汉到扬州一路柳如烟,花如锦,人潇洒,并生发到阳春烟景,配珠帘绣户,楼前白马配楼上红妆。这与柳永所写的《望海潮》中的江南奢华美景结合起来。介绍扬州的千古丽句就这样被蒙曼老师生动的介绍出来。李白带着艳羡的目光看着好朋友孟浩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天际流。由此看来知识浅薄是多么可怕和可悲。5.妙语连珠,精彩纷呈。5.通过听蒙曼老师的讲解,方发现以前对有些诗句理解是错误的。如:“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旧时王谢堂前燕”6.有些诗句有多种理解,如“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水晶帘可以理解成山亭中的水晶帘,也可以理解成晶莹不动的水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