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人均收入35年增加22倍,民生显著变化,穿搭变迁见证发展历程

中国人均收入35年增加22倍,民生显著变化,穿搭变迁见证发展历程

作者: 龙虎云也 | 来源:发表于2020-09-28 00:01 被阅读0次

有什么事情比让普通老百姓过上好生活更振奋人心?

2020年6月8日,美国桥水投资公司董事长瑞·达利欧表示,35年前来到中国,看着中国的人均收入增加了22倍。

贫困率从88%下降到不到1%,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从2%上升到了22%,他目睹了这个过程,目睹了它的演变。

的确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才是一件振奋人心,同时也是一件艰巨的事情。

22倍增长的背后,主要原因是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下,中国的经济腾飞。

有了这样的经济基础,人民渐渐开始富裕起来,审美观也开始逐渐改变。

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受到外来时尚文化的影响,开始追求时尚穿搭来。

从1985年到2020年,这35年间,人们的穿衣打扮也是有翻天覆地变化的。

例如90年代期间,有很多省份的农村女孩南下广东打工,打扮时髦,皮衣配皮裤当时很流行。

还有上班族女性也开始讲究品位和时尚的个性元素。

直线条的职业装,显得干练与精神,代表着成熟气质,高雅风度。

在这三分之一多世纪以来,人民穿衣打扮的变迁确实见证了中国发展的历程。

我们通过历史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照,来一起回忆一下当年的国民时尚吧!

▼ 1985-1989年

1985年,一对新婚夫妇穿着新衣服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上拍结婚照。

他们的爆炸头发型也是比较新颖的,还有西装的衬搭,给长城带来不一样的风景线。

1985年,在成都的路边小贩,摊位上摆着治疗骨伤的各种名贵药材。

这些老年人的穿搭很有古色古香的旧社会气息,小巧的帽子和布鞋就是典型的标志。

1985年,在昆明一条富有年代感的街道边,有两个小孩在吃面。

背景是破旧的砖头房子红色门窗,小朋友身上的衣服也感觉时髦一些,不会是以前的黑白灰蓝等等的单调色彩。

1985年,在苏州的午后阳光洒落在街道上,树影摇曳,穿流着下班回家的自行车潮。

改革开放的第七个年头,可以看见还有一些民众们的衣服款式都很简单,衣服颜色也基本上是黑蓝灰绿这几种颜色。

1985年,该图是苏州的一位老人,趁着天气好,在家门口晒起了棉被。

老年人的穿搭更加经典和复古许多,灰色上衣搭配黑色裤子,沿袭四五六十年代的穿衣风格。

1985年,在苏州街头的一个景象,穿戴漂亮的小女生在石板桥上行走。

小朋友的穿搭色彩十分鲜艳,黄色搭配红色,有点番茄炒鸡蛋的既视感。

1986年,在广州的街边小贩,传统的小杂货店曾是这座南方商业城市的特色之一。

看得出来南北方的大城市,人们的穿搭也没有太大区别。

区别最大的就是南方沿海城市比较开放,接触到的外来时尚比较多,穿搭的色彩就稍微丰富一些。

1986年,南京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

学生和老师们的穿搭都是比较朴实的,虽然是已经改革开放七八年了。

但是普通老百姓的他们,情愿把钱放在孩子的教育与日常生活消费上面却比较多,很少关注自己的穿衣打扮。

1987年,在上海街头,不同年龄段的妇女穿着呈现不同的风格。

中国第一大经济城市的上海,也称之为魔都,人们的穿衣打扮可是走在中国时尚前列的。

1987年,上海的年轻人的服饰已经非常多样化。

连身裙的款式也很丰富,色彩的运用也是成百花齐放之势。

1987年,上海某大学女生寝室。学生群体的衣着变化也非常明显。

这时候的大学生,接触外国时尚文化比较多,她们的穿衣打扮开始摆脱单调沉闷了。

1987年,中国的夏天城市一景,大街上的两个年轻男子。

那时候的人都比较瘦,身材肥胖的人比较少。

白色的背心开始变成其他色彩,例如蓝色等等。

迷彩裤也很有时尚感,清爽的穿搭把两个年轻人的纤瘦身材一览无余。

1988年,在扬州街头的一个画面,路边石凳上闲聊的人与街边休息的三轮车夫。

妇女们的穿搭,现在看来是比较老土和单调的风格。

小孩子的服装则是宽松的oversize款,可以穿好几年这样子。

1988年,公园里穿着军装的青年们。

这些充满年轻活力的背影,穿着绿色军装和带着军帽,生气勃勃。

1988年,街头的缝衣摊位。

前来的顾客服装是比较低调的灰色西装,穿搭十分朴素。

1988年,违反交通规则的人。

原来这时候已经有这样的处罚制度了,并且她们穿搭也不落后。

1988年,街头的卖汽水摊位。

这样穿搭简朴的卖汽水小贩,到九十年代都还有大量存在的,好怀念那时的汽水味道。

1988年,公园里的中学生们。

中学生们青涩的脸庞,穿搭深色裤子搭配浅色上衣,蓝紫色的为主,扎着双小辫很显青春活力。

1988年,街头的射击小游戏摊位。

原来这样的射击游戏已经存在那么多年了,上面的游戏标语也挺特别的。

扎双麻花辫的姑娘望了一眼摄影师,有点蒙圈的样子。

▼ 1990-1999年

1990年,在成都街头,一名戴墨镜的成都男子,抽着香烟,穿着皮大衣。

一身黑色的打扮,这应该就是当年所谓的“暴发户”了。

1990年,在成都的一个骑着自行车,托着饭菜去送餐的年轻人。

这很可能就是90年代的成都“外卖小哥”了,没有如今外卖小哥的统一制服穿搭。

1991年,山西五台山,在自家后院洗衣服的姐姐,旁边是她的两个弟弟。

姐姐的鞋子是当年十分流行的布鞋,无论是老年中年还是年轻女性,基本都会穿的。

1992年,武汉汉正街街头景象。

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街头景象,人们的穿搭也是宽大松的款式,流行oversize的风格。

1993年,在重庆的码头上,等待渡轮的人们。

他们身上大袋小袋的东西,看不到如今用行李装东西的画面,应该是打工赶船的务老人员。

1994年,在北京胡同中的三轮车夫与游客,那时“胡同游”刚刚兴起,对外国游客非常有吸引力。

一件咖啡色的褂子,搭配黑色的大长裤,就是他们的日常穿搭了。

1994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到此一游的中学师生们兴奋不已。

老师们的穿搭变化不大,勇于大胆尝鲜的学生们,开始尝试更多元色彩与变化的穿搭了。

1996年,在云南西双版纳泼水节上,男女老少在一起享受这清凉的节日。

南方的城市比较多见的清爽穿搭,短袖和短裤是绝配,

1997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区,在自家菜园旁,男孩们爬上树玩耍。

农村的孩子们,他们的服装大多数都是父母买的,父母的审美观也开始有提升了。

1998年,在山西太原,一小学教室里,一名女教师抱着孩子教学。

也许是在家里面无人照顾小孩子,年轻的妈妈要做好教书的工作,还要肩负母亲的责任,实属不易。

1998年,在贵阳,一位穿戴传统服饰的苗族女孩。

小小年纪,身穿着沉重的特色民族服装,搭配很可爱的表情,被摄影师记录下来了。

1999年,在北京的一家人,他们挤在客厅的小圆桌上一起吃饭。

这样三代同堂的画面很怀念啊!十几口的大家庭围在一起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美好回忆。

1999年,在沈阳大街上的舞蹈游行队伍。

一张靓丽北方民族风情景色的照片,除了身穿舞蹈服装的人们,还有一群普通服装的老百姓和观众。

1999年,在云南中越边境附近,一男子沿窄轨小铁路将牛牵回家。

此时,牛仍是耕作主要的劳力。

这位男性的穿搭也是很有特色,褂子内搭衬衣,和西装裤,农村人也是可以时尚一回的。

1999年,在拉萨,藏族过年时盛装的青年男女们。

他们鲜艳的服装上搭配有红玛瑙和其他坠饰珠宝,十分惊艳。

▼ 2000-2009年

2000年,在乌鲁木齐,一对哈萨克新婚夫妇举行婚礼,少数民族中产阶级兴起。

他们进行的是西式婚礼,男生大西装与女生白色婚纱的搭配。

男生的宽松款西装很有年代味道,他们脸上流露出来幸福的笑容。

2000年,公园里跳舞的人群。

进入千禧年开始,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

在公园一些地方,可以看见翩翩起舞的大爷和大妈、还有年轻人的翩翩起舞。

2000年,街头卖小吃的人群。

街头饮食文化也快速发展起来,造就了一个不一样的文化景象。

千禧年的到来,时尚界喷发出另外一些愈发吊诡的衣品审美状况,中国特色时尚在这一代年轻人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更加强调“国际主流时尚话语权及自主时尚产业”,开启00年代 “审美糟糕”的十年梦魇。

一大批港台明星通过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兴网络走入公众视野。

此时的互联网方兴未艾,谁也不会想到它即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这个时候他们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轻而易举地接纳和掌握新鲜事物。

《还珠格格》剧组演员拍摄的2000年时尚写真挂历或者海报,现在看起来感觉还是不太对口。

不过男性与女性的发型,还勉勉强强可以接受。

2003年起,周杰伦成为国民服装品牌美特斯邦威的代言人和首席时尚顾问。

整个00年代是娱乐圈的黄金十年,诞生出众多世界级华人圈超级偶像。

当红的明星偶像都会第一时间成为这些这些品牌的代言人。

2003年,谢霆锋代言森马的平面广告。

这样的时尚更多是趋向于个人的品味,饱和感太严重。

2004年,张柏芝代言以纯的平面广告。

港台明星成为中国年轻一代的时尚教科书——如TWINS、S.H.E等等。

这些的不同歌手成为中学女生的效仿对象,甚者更有男生开始不顾家长和学校反对,留起F4一样长发。

当年风靡一时的香港女子组合TWINS、还有S.H.E和F4。

彩色的紧身裤搭配牛仔,这样的画面现在看来实在有点土,不过当年就是有很多人模仿这样的穿搭。

其实这个时期的港台明星时尚更多是受到日韩时尚的影响。这个时期的日韩时尚是十分大胆和光怪陆离的,全部走视觉系风格的穿搭与发型。

其中比较出名的HOT这个组合。国内农村年轻人对时尚的接纳程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力。

居然模仿其中HOT等等日韩组合的穿搭与发型。

他们被媒体统称为非主流。

从欧美EMO、朋克,到日韩视觉系,没有集大成,倒是把所有时尚元素一锅端的拙劣模仿和山寨混合。

直到2008年,众多非主流流派逐渐混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创新的崭新流派——杀马特家族。

杀马特风格一般是以极度夸张的发型和奇装异服为突出。

00年代的这个十年间,国内又开始制造自己的明星偶像。试图要慢慢逐步开始影响年轻世代。

2005年《超级女声》、2006年《加油!好男儿》、2007年《快乐男声》、《快乐大本营》快乐家族。

这些影视娱乐节目或多或少影响着年轻人们的穿衣打扮,节目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另外一种时尚风向,有的似非主流但又不完全似非主流。

某程度上令到年轻人有了更多可以选择的时尚效仿对象了。

▼ 2010-2020年

这个10年 用“超乎想象”来形容不为过。

互联网喷发的这个10年里面,时尚资讯如同宇宙大爆炸般恐怖。

人民可以接触到随手可得的时尚资讯。

有很多“超乎想象”的事情发生,例如普通老百姓蜕变成年赚百万亿的女网红,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喜欢完全定制符合自己喜欢的风格服饰,都是得益于互联网的功劳。

例如H&M、ZARA和优衣库这样的国外fast fashion疯狂的迭代更新他们的时尚产品,这正是迎合了更多年轻人的口味。

非主流、杀马特也只能在美发业小面积残存。

物资俞发达的年轻人开始改变消费观,从精致地打扮自己开始。

跟风自己喜欢的明星是其中一个不错的选择,还有甚者自己做自媒体经营自己的时尚风格。

范冰冰历年出席LV时装发布会的造型变化,也开启了中国明星前仆后继扎堆时装周的热潮。

从实体店铺到网络电商,也有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中国和中国年轻消费者。

▼ 收入高低多层级,时尚奢侈消费与廉价消费并存。

穿LouisVuitton和Supreme联名的鹿晗。

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层级也比较多和复杂,消费能力稍微比较弱的年轻人,淘宝就变成了他们触手可及的梦想。

随后连带出的短视频抖音、快手美拍、直播网红现象又成为了10年代的“新非主流”现象。

锅盖头、带有名牌山寨的logo的紧身上衣和裤、小瓢鞋是社会小伙儿的入时打扮,再用美图秀秀磨个皮。顿时让我想起当年非主流的既视感。

有相当一部分的受众觉得名牌奢侈品就是时尚,拼命往自己身上堆名牌。这样真的是时尚的呈现吗?

人民的口袋虽然是鼓起来了,但是不建议这样的消费观,很容易让人觉得过于追求品牌,而忽略的最基础的穿衣搭配了。

到如今2020年,在抖音和快手等等短视频社交媒体的带领下,带货经济已经在全国开始蔓延。

这一波风潮必定会带起新一轮的时尚趋势,不过由于现代的媒介多样化,开始趋向于越来越多的个性消费群体或者层级的出现。她们都会有自己的时尚需求和时尚圈,成百花齐放的态势。

▼ 小结

回望这35年的中国变化,虽然人均收入有22倍的惊人速度发展,表现在多方面。

其中在衣食住行的“衣”表现最为直观。

人民穿衣打扮的变化,也见证了中国崛起的速度之快。

相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民在走向越来越幸福的道路上,人民的穿搭也会越来越时尚。

谢谢收看,欢迎关注分享留言哦!全平台同名,我们会不定时更新的哦!声明:文字原创,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人均收入35年增加22倍,民生显著变化,穿搭变迁见证发展历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pr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