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很多人,但有一个人始终会陪伴着我们,不离不弃。当我们开心时,他会手舞足蹈,当我们失意时,他会同样难过。但是,我们也最容易忽视他的感受......那个人,就是我们自己!”伴随着舒缓而略微伤感的音乐,导师有力而--的声音穿透着每一个参与体验活动者的身体。
“现在,我邀请各位伸出你的双臂,闭上眼睛,紧紧地将自己抱住,用心地感受那颗跳动的心、那个一直被忽视的人......”导师还在继续地说着,很多人的脸颊已经已经被泪水浸透,甚至有人放声大哭......
这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被灰尘掩盖的悔恨向外喷涌。忙碌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幸福奔波,极少有人会停下脚步和自己的内心对话。至于自己的感受,要么压抑或者忽略,开心时会刻意“低调”掩饰,悲伤时也故作坚强,久而久之便不再能够灵敏地感受到内心的感受。
我们每个人的社会角色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孩童时代,几乎是纯粹地索取父母亲的爱,在乎的只是自己的感受;逐渐地,我们开始形成了我们自己看待问题的视角,叛逆成了我们捍卫自己立场的方式;长大后,突然有一种叫做“责任”的东西落在我们的肩膀上,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的注意力逐渐放在了照顾父母和培养孩子上面,至于自己嘛,似乎就是为了前面两者的存在而存在的。
涛是我的一个好哥们儿,这几天来到西安玩儿,招待他的同时和他探讨了一些相对深刻的话题,如何平衡“孝顺父母”、“发展自己”与“培育孩子”的问题。涛和我一样,都是从小地方出来上大学,同样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比较高的期待。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曾经“隐形的矛盾”开始显现,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并做出相对妥善的选择。
以我为例,从家乡的小县城一步步走出来,从银川到太原,从太原到西安,逐渐习惯了大城市的一切,这里的便利、机遇、缤纷多彩......老爸不停念叨的小县城公务员早已经对习惯了广阔天空的我失去了吸引力,一点也没有存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