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还没有醒透,回忆起睡梦,为什么会有那么离奇的梦?和我最近的心境有关吗?
儿子探头进来看到我醒了,(夜里两点多醒来看他还没有睡,想提醒他,心下觉得他自己决定吧,一定是白天睡多了所以不想早睡。)于是邀请他进房间,他进来了。
我:这么早起呀
他:我一夜没睡,和某个朋友聊天,特别不舒服。
我:你愿意说说吗?
他坐在椅子上面对着我:我想出去走走
我:需要我陪你吗?
他:好呀,我也想知道妈妈每天在走哪条路。
起床、洗漱。
走在路上,倾听他,感受他的分享,感受他的情绪,朋友的纠缠、他的无奈,还有他在觉知里面对纠缠和评判的态度,感受到他的成长和力量!看见他可以为自己负责的内心。他懂得自己如何观察这一切而不陷于纠缠,他九型一阶回来的收获由此可见。我也无比的放松。
我没有过多的说话,只是倾听,偶尔回馈一点,和他互动探讨。
此中看到模式,他、他朋友的、我的。
这种陪伴也是一种互为观察,自我观察,能在交流与倾听中成为彼此一面真实的镜子!

我们去了林子里,沿着湿润的路,望见擎着露珠的小草,互相分享脚落在土地上柔软的感受,以及大地对我们生命的承载,看朝阳落在草尖上,闪着光泽,晶莹剔透,真实的存在、环顾这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感受那鲜活的存在,我们置身其中,各自是各自,又彼此照见。
体会自然之道!
感受:我们如果能成为小草一样的存在,用它的自然之道去与世界、外界、人 相处,又怎会有万般评判和纠缠?
在允许他人之时,才能感受到自己身心的自由,也只有在看见存在是种并行,而不是“你高我低”,或“我高你低”,这时的平等才会成为真正的看见和互助!
我们对他人的情绪往往是在抗拒自己的不想要,也就是自身的阴影面,是不接纳自己的不够好。
当感受到被否定和被抗拒的情绪时都是因为对方触动了自己内在掩藏的伤痛。
与其在情绪里纠缠,模式里痛苦,不如回到自己,这时便会看到自己所要为他人负责,和要他人懂得自己都是一种外求,也都是一种纠缠。
回归自己,内心清明,轻松的在自己的中心才能真正去感受到他人。
也只有通过事情的触发感受到痛,脱离纠缠要他人负责,需要他人的看见和懂得,要他人接纳自己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和存在,这也都是在给自己建立一个牢笼,困住自己而不得自由,这种苦是自己给自己的。
如果能回到自己的中心,便没有苦,而只有痛,这种痛就会成为一份大礼,有觉知的邀请自己感受它,此中没有超越和满足,只有稳稳的、清清静静的看见自己,踏实和自足便油然而起。
轻松自在的在这里!
便无比舒服!
和自己处于什么环境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在此处!”
“我为自己在这里!”
就如允许孩子做他自己,而自己只是一个倾听者和陪伴者
对自己也如此的倾听和陪伴
没有期待和要求,便是一种对他人和自己的自由!
保有自己的感受,不因他人对自己的感受而成为对自己的评判。
也不因他人的感受而要求对方改变他的感受来看见和懂的自己。
真正的看见和感受他人和自己,
“只是允许!“
“唯有允许!”
如此简单
却需要时时觉知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