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石刻中,有一幅特别有名的石刻——《牧牛图》。共有12个场景,将了一个放牛娃和牛之间的故事。
场景一~未牧。牛还没有被驯服的时候,牛很倔强,自行其是。
场景二~初调。要调服这头牛。用牛来比喻人的心,牧牛人就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内心,要修行,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牧牛人就是修行之人。
场景三~受制。牛开始克制,开始把牛脾气调服,开始改变。
场景四~回首。回过头去看看调整心态的过程,有没有用。
场景五~驯服。牛脾气已经改掉了,寻牛的人和牛能够和谐相处,没有那么多的争议,不会吵架,不会再有战争。
场景六~无碍。没有障碍,相互也没有什么影响,各得其所。
场景七~任运。你自己不要刻意去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或者自己认定的那个道理。所以你就得认命,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去走。
场景八~相忘。相忘于江湖。大家各说各的,你不要来惹我,我也不要来惹你,这样就自由了。
场景九~独照。各走各的路,各说各的话,相互不要纠缠,不要影响,就是独立的人心,自由的人心。
场景十~双忘。再次强调相互之间不要纠缠。双忘就是忘掉我的存在,叫物我两忘。心生两忘,达到一个空无的状态,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的自由。
场景十一~禅定。入定之后,心中一片空无,一团明亮。不再有什么东西来打扰你,人就能达于一个自由自在的境界。自由自在是佛教和道教都追求的自由。是更高层次的自由,是自由发展,顺其自然。
未牧之时,是野性的,太过于像动物,要经过调服(教育)的过程,人的心还是要达于一个自由的状态,是在一定社会规范之内的,有一定限度的自由。
场景十二~心月。一轮明月高悬,云淡风轻,空明自由自在之境界。
怎样才能和自己的心思和谐相处?有时心里想的东西不是你能够办到的。身体、人的欲望、时机的存在,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成为一个自然的人,有灵魂的人,豁达的人。
佛经坛经中有个故事:
有两个和尚,看见庙里杆子上挂的经幡。经幡在风吹动之下,飘起来了。一个和尚说道:“是风动了。”另一个和尚说:“不是风动了,是幡动了。你明明眼睛看到的是幡动,你哪里能看得到风呢?风又看不见。”
六祖慧能则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人之心动也。是你心中想到了动,它才动的。”
如果你看到了幡动,你心中没有领悟,没有觉悟,没有反应,它是等于不动。只有你心动了,你心里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够明白人世间万物的各种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