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禹治水后开会表诚心,从此开启了夏王朝,也开启了安徽的文明

大禹治水后开会表诚心,从此开启了夏王朝,也开启了安徽的文明

作者: 黑白的触动 | 来源:发表于2020-03-17 20:04 被阅读0次

    文中的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涂山会盟

    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禹因治水有功,德行服众,被指定为舜的接班人。

    大禹为了巩固王权,征伐三苗,建都阳城。禹通过禅让得来王位,周边部落的首领却已经开始世袭。虽然禹宣布将来皋陶会接替自己的位置,但皋陶年高体弱,加之儿子启笼络人心,野心彰显,使得各部首领纷纷不满,认为禹无意禅让。

    为了平息各部的疑心,大禹在涂山召开了诸侯大会,会上,禹诚恳地检讨了自己:“我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希望大家给予我真诚的责备、劝喻,使我知过、改过,大家对我的教诲,我将洗耳恭听。”

    诸侯们见他态度真诚,且在皋陶去世后,将继承人指定为东夷首领伯益,至此,诸侯们再无二心,决定拥护大禹,并约定了贡法。

    为了铭记涂山会盟的意义,大禹命各诸侯铸青铜鼎,当时天下分九州,于是铸成了九鼎,皆运至都城阳城,象征着王权的至高和集中,夏王朝由此诞生。

    史学家们一致认为,涂山会盟是夏朝建立的标志,而涂山到底在什么地方却众说纷纭,有说在绍兴,有说在重庆,有说在当涂......

    直到近些年涂山遗迹的发掘,考古学家们才逐渐确定,涂山会盟的地点,在安徽省蚌埠。这一发现也意味着,淮河中游的安徽,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今天的文章,就带大家转转安徽博物院,除了浏览安徽的悠久历史,也感受一下徽派建筑的精美和文房四宝的风华。

    文明史

    中国南北分界线淮河穿过安徽中部,使得安徽既包含南方,也包含北方,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在漫长的历史中,安徽诞生了众多帝王将相、文豪圣贤,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庐州文化。

    下面我们透过一件件文物来感受一下安徽的文明史。

    【史前时期】

    史前年代是指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是人来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时期,那时的人类过着采集和渔猎的原始群居生活,以粗糙的打制石器为主要劳动工具。约一万多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饲养家禽家畜,农业出现,磨制石器被普遍使用,陶器和玉器也开始出现。

    安徽境内的人类踪迹可追溯至250万年前的人字洞遗址,这是亚欧大陆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存。30万年前的和县人头盖骨等史前遗迹,表明江淮地区是远古人类生息繁衍的重要地区。蚌埠双墩、含山凌家滩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展示了绚丽多彩的氏族文化。从距今7000多年前的双墩遗址到4000年前的禹墟遗址,从神秘的刻画符号到庄严的会盟祭坛,初现了文明的曙光。

    繁昌人字洞遗址出土的牛骨:

    和县人遗址出土的头盖骨和臼齿:

    凌家滩遗址位于含山县凌家滩村,距今约5500年,其中发现了生活区、独立墓地、祭坛等建筑,出土了上千件种类繁多、造型精美的玉器和各式各样的陶器,表明凌家滩部落已拥有较高的生产力。

    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陶器:

    玉器是凌家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玉龙、玉猪、玉鹰、玉人等反应了当时的图腾崇拜、宗教信仰和朴素的宇宙观。

    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猪:

    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龙:

    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鹰:

    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冠饰:

    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人:

    薛家岗遗址也是安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孔石刀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石刀钻孔通常是奇数,有的在孔周围绘有红色花果形图案,专家推测这些石刀并非生产工具,而是一种礼器。

    距今7300年的双墩文化是安徽淮河中游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代表,除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等器物,还在陶器底部发现了600多个刻划符号,涉及衣食住行、天文历法、宗教信仰等内容,对研究中国文字起源有重要意义。

    双墩遗址发现的刻划符号:

    双墩遗址出土的纹面泥塑人头像:说明双墩文明已经出现了纹面习俗。

    位于蚌埠的禹会遗址证明了文首提到的涂山会盟确切地址,禹会遗址属于原始社会末期,出土的器物既有山东龙山文化的特点,又有河南龙山文化的特点,说明淮河流域是史前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路径。

    禹会遗址出土的陶器:

    出土于尉迟寺遗址的鸟形神器:

    出土于龙山文化石器的七足镂孔器:

    【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的青铜时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器的使用与祭祀、战争紧密相联是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青铜器成为了国家政治权力的象征。皖南地区铜矿资源丰富,是中原王朝青铜器铸造原料的主要来源地之一。江淮地区古代属于淮夷,夏商周时,中原王朝为了获取铜矿资源,常与淮夷小国或战或和,促进了南北经济与文化的交流。

    春秋战国时期,安徽地区因丰富的铜矿资源和显著的军事战略地位成为了大国必争之地,文化融合加快,中原文化、群舒文华、吴越文化、楚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呈现了多彩瑰丽的文化面貌。

    东周时期,安徽名人辈出,一代名相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了春秋霸主,老子、庄子创立的道家学派,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孔雀石和南陵县出土的春秋时期铜矿石:

    冰铜锭:皖南古铜矿炼铜产品为铜锭,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的铜锭呈菱形,成分以铜铁为主,属于铜铁合金,又叫“冰铜锭”。

    铸客大鼎: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又名楚大鼎,是战国晚期楚国重器,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圆鼎,造型完美融合力量和气势,是楚人雄心壮志的象征。

    出土于阜南县的商代兽面纹尊:

    出土于屯溪的西周公卣:

    出土于肥西县的西周兽面纹觚:

    出土于肥西县的夏朝单扉铜铃:

    春秋时期的兽首鼎:

    春秋时期的曲柄盉:

    春秋时期的龙虎纹鼓座:

    春秋时期的蔡侯方壶:

    战国时期的展翅攫蛇鹰:

    春秋时期的乳钉纹簋:

    战国蚁鼻钱:

    战国时期的鄂君启金节:车节,战国时楚国的一种运输凭证。

    【汉魏晋时期】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揭竿而起,掀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序幕。刘邦、项羽楚汉战争的结束,标志着泱泱大汉王朝四百年基业的建立。

    六安王刘庆墓“黄肠题凑”及王陵区的发现,解开了西六安国的神秘面纱。阜阳汝阴侯墓出土的天文仪器代表了汉代天文学的最高水平。华美的青铜器、玉器、漆器展示了汉代叹为观止的工艺水平。

    东汉末年,谯沛故地孕育了一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曹氏宗族墓地、东吴大将朱然墓等历史遗迹,生动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生活。

    南北朝时期,安徽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为隋唐宋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打下了基础。

    刘安(安徽淮南人)主持编纂的《淮南子》、曹氏父子创立的建安文学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流芳百世的文化遗产。

    汉代的石羊:

    东汉的银缕玉衣:

    汉代的仙人骑兽灯和鸡首流铜盉:

    汉代的陶塑动物:陶塑是汉代墓葬出土的重要随葬品,有动物、人物、工具、建筑等,各种陶塑模拟着当时的物质生活状况,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习性和流行的厚葬风俗。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翦除了韩信、英布等七个异性诸侯王,分封刘氏家族子弟为诸侯王,淮南王刘安和六安王刘庆即是被分封的同姓诸侯王。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封恭王刘庆为第一任六安国王,此后六安为六安国五代诸侯王封地,至王莽时结束,历时130多年。

    2006年,六安双墩出土了规模巨大的“黄肠题凑”大墓,墓主为恭王刘庆。

    “黄肠题凑”墓藏模型:黄肠是黄心的柏木,题凑是一种葬式,黄肠题凑是帝王一级使用的椁室,等级最高,墓形为椁室为四周用柏木枋堆成的框型结构。

    六安出土的西汉青铜壶:

    曹操宗族墓葬中出土的东汉陶器:

    汉画像石:汉代墓室、墓地祠堂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其内容再现了汉代社会经济、文化、民俗风情,被称作“绣像的史书”。

    西汉的圭表: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圭表,圭是带有测量日影长度标尺的长条形底座,表是用来取日影的标杆,利用圭表可以测定重要节气的时间。

    西汉的二十八宿星盘:用来测定天体的位置。

    【隋唐宋元时期】

    公元六世纪末起,隋朝征发百万民工开凿以洛阳为中心,连接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杭州)的人工运河,后世称为“隋唐大运河”。

    隋唐两宋时期,大运河成为贯通南北的黄金水道,运河两岸集市林立,贸易兴隆,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大运河的开通对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隋唐宋元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商品经济和手工业发展迅速。从出土的文物看,瓷器是这一时期手工业生产之大宗,其烧造工艺及装饰手法不断创新且日益成熟。全国各地名窑林立,产量巨大,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同时远销域外。以寿州窑、繁昌窑等为代表的安徽地方窑口兼收并蓄,在生产技术、器型装饰等方面呈现了融冶南北于一处的历史风貌。

    这一时期,金银器的品类和功能日趋生活化,工艺精良,形制丰富,多种文化的融合使得严谨与活泼、粗犷与细腻等不同风格的金银器交相辉映、璀璨夺目。

    这一时期(北宋),安徽还出了名臣包拯,他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品格受到世人的称颂。

    隋唐时期的陶瓷:

    金朝的陶瓷:

    隋朝的陶俑和镇墓兽:隋代的镇墓兽一般成对出现,一人面,一兽面,置于墓门两侧。

    宋代的金银装饰:

    宋朝的鎏金佛塔:

    【明清时期】

    公元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淮右集团在元末农民起义中脱颖而出,创立明朝。

    洪武建元后,朱元璋大规模营建凤阳中都城,迁徙数十万移民,实行军屯、民屯和商屯,其中的“开中法”对徽商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清朝建立后,徽商以盐业为中心,所营涉及典当、茶叶、木材、粮食贸易等,活动地域广泛,形成了“无徽不成镇”的局面。

    清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将江南省一分为二,取安庆府和徽州府之首字,设立安徽省,是为安徽省之始。自此,“商成帮,学成派”,社会经济和学术文化取得了辉煌成就。

    鼎盛于清中叶的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戴震开创的乾嘉学派,学风朴实,在清代学术史上独树一帜。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是中国讽刺小说的典型。程大位、梅文鼎是明清珠算、天文学领域的代表性人物。

    明代的绿釉龙纹脊吻:

    桐城文派的著作:方苞、刘大櫆和姚鼐被称为“桐城派三祖”,以下是刘大櫆所著的《海峰文集》、《海峰诗集》和方苞所著的《方望溪先生文稿》。

    清朝的粉彩八宝纹大盘:

    清时徽商所用的官硝局运单:

    清代徽商所用的石权、牌匾和盘秤:

    清代的素三彩鲤鱼跳龙门壁瓶:

    清代的红木圆雕观音:

    清代的朱漆脱胎鹤纹瓶和绿釉福寿纹如意:

    以上为大家展示了从史前时期到明清时期安徽地区出土的文物,大致梳理了各朝代安徽的大事记和大人物,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徽派建筑的风采。

    徽派建筑

    古徽州一府六县,境内山清水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形成了崇文重教的儒家文化氛围,也影响了徽州古建筑的风格。

    徽州古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独具特色的砖、木、石“三雕”艺术,使之富有细部审美要素。徽州建筑在技艺、伦理观念、审美追求等方面传递这诸多文化信息,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徽州代表性的村落,如宏村、西递、龙川、呈坎、南屏等,建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体现了良好的生态文明。

    下面,我们通过安徽博物馆中的建筑实物、构件、模型等展品,领略徽州古建筑的魅力。

    清朝的冯仁静宅:原建于歙县霞坑镇鸿飞村,两进三开间,当地人称为“花厅”,木雕有八仙人物、戏曲故事等,民宅内部家居文化陈设极具特色,反映了徽州人的精致生活。

    宅内的窗雕:

    宅院一隅:

    祠堂是徽州家族祭祖的场所。最初祠堂位于居室内,周代以来人们在寝室祭祖,南宋规定立祠于正寝之东,祠堂还不是独立的建筑。明嘉靖年间,朝廷开始允许民间联宗立庙,于是宗祠遍天下。

    徽州现存祠堂数百座,如罗东舒祠、绩溪龙川胡氏宗祠等。徽州祠堂既承载了宗族文化的内涵,又是建筑艺术的杰作,祠堂的建筑空间反映了长幼有序的宗法伦理秩序。

    罗东舒祠(模型):位于歙县呈坎村,建于明嘉靖年间,主体建筑“宝纶阁”为寝殿,珍藏着李代皇帝恩赐罗氏家族的诰命、诏书,整座建筑气势宏阔,面阔九开间,仅比紫禁城太和殿少两开间,雕刻、彩绘之精美,堪称中国祠堂之冠。

    明朝的绶带狮纹石坊:

    牌坊是中国特有的纪念性建筑。徽州曾有过一千余座牌坊,现存一百多座,可分为标志坊、功德坊、节烈坊和百岁坊四类。徽州现存最早为始建于元末的歙县贞百里坊,规模最大的是明代许国牌坊,最集中的是明清棠樾牌坊群。

    在景观与建筑艺术之外,每一座牌坊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教化和伦理,人们可从中读出有益的启示,也可见昨日的泪痕,高耸的牌坊蕴含着许多深沉的故事。

    许国石坊(模型):位于歙县,跨街而立,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建,坊主是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元老——许国;四面八柱,俗称八脚牌楼,仿木结构,气势宏伟,为徽州建筑的经典之作。

    徽州民宅具有“四水归堂”天井、马头墙、楼上架喽等特点。马头墙以高耸的墙体包封民宅的木结构,具有防火的功能,天井便于在封闭的高墙内采光、通风,民宅多位两层楼房,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宅内多有富丽堂皇的三雕(木雕、石雕、砖雕)装饰和精美的门楼门罩,反映了徽州建筑的工艺特征。

    民宅老屋阁(模型):

    木雕是徽州建筑的一大特色,梁柁、撑栱、雀替、窗扇、栏杆等均以木雕装饰。撑栱、雀替采用圆雕技法,立体造型,内容丰富,如人物、狮子、鹿鹤、琵琶、凤凰等。梁柁是梁与枋的结合构件,面积有限,木雕艺人在方寸之间刻画了一幕幕生动的戏剧场景。窗栏板、隔扇是平面几何构图,纹样千变万化,浮雕与镂空结合,山水花鸟,草木鱼虫,生意盎然。居室之内,朝夕相对,犹如置身艺术殿堂。

    三国人物梁柁:表现赵子龙单骑救阿斗的场景,赵云怀抱阿斗,与曹军大将张郃战于长坂坡,曹操在景山观战,人物主次分明。

    张果老倒骑毛驴撑栱:

    木雕方格窗扇及栏板:

    木雕窗栏板:

    雕花隔扇门:

    除了木雕,石雕和砖雕也多用于徽州建筑的装饰。石雕多用于基座、柱础、漏窗等外部饰件,砖雕多用以装饰门楼门罩,题材广泛,山水、人物、园景、花鸟小品应有尽有,异彩纷呈。

    各种砖雕:

    百子图砖雕:

    狮子滚绣球梁柁:

    刘海戏金蟾撑栱:

    戏剧故事石雕:

    鳌鱼脊饰:

    徽州古建筑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代表了中国明清民间建筑的最高水平。

    安徽除了徽州建筑名闻天下,文房四宝之珍品也出自于此,接下来我们去看看那些精美的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是我国传统的书写用具,在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世界文明中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文房四宝”。安徽是宣纸、徽墨、宣笔、歙砚的故乡,四宝俱全。

    千百年来,伴随着文化的发展和无数能工巧匠的琢磨营造,安徽文房四宝逐渐演变为集实用与观赏于一体的艺术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看看博物院中展出的文房四宝。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最初的纸由麻头等原料制成,随着取材的丰富和技术的发展,陆续出现了茧纸、发笺、棉纸、竹纸、皮纸等各种质地的纸张,直到唐代诞生了寿越千年的宣纸。

    墨是书写、绘画的原料,目前可见最早的墨出土于湖北江陵战国墓。早起制墨以实用为主,手捏成形,东汉始有墨模,墨形趋于规整。隋唐五代制墨业较为发达。唐末战乱,易水墨工奚氏一族落户歙州,取黄山之松,造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南唐后主李煜特赐国姓,李墨名扬天下,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誉。宋代油烟墨创立,药墨出现,墨向工艺品方向发展。明清制墨业繁盛,墨坊林立,名家辈出,以矿物颜料制成的色墨出现,徽墨的制作进入盛世。

    清朝的四库文阁图墨模:

    毛笔是中国独创的书写绘画工具,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在传承文化与社会生活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宣笔产于安徽泾县,是中国四大名笔之一。

    古代的毛笔(分别属于唐朝、秦朝和战国):

    明清时期的毛笔:

    清朝的鹿角杆笔和象牙刻龙纹管笔:

    砚是中国传统的研墨工具,由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器演变而来,汉代以前称为“研”。砚的种类繁多,有石砚、陶砚、瓷砚、玉砚、铜砚、铁砚、漆砂砚、瓦砚等等。安徽的歙砚始于唐代,南唐时为天下之冠,专门设置了砚务官。宋代歙砚成为皇室贡品,歙砚的制作进入全盛时期。歙砚与端砚、洮河砚、澄泥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

    汉代的三足石砚:

    汉代的鎏金兽性铜盒砚:

    隋朝的赭釉多足砚:

    明朝的长方形兰亭序绿端砚:

    明朝的蝉形歙砚:

    近代三湘化石砚:

    就算这些精美的文具不用来写字作画,摆在家中当艺术品也无不可。

    说到艺术品,我们再来看看“江淮撷珍”展馆中的展品,因为它们都是集实用与美感于一体的的艺术品。

    江淮撷珍

    富丽华贵的金银器、典雅润泽的玉石器、巧夺天工的漆器、工艺独特的铁花、造型别致的竹木牙角器,无不凝结着古代能工巧匠的心血与才智,下面分享的一些珍品,精微工巧,反映了时代的风尚和审美情趣,体现了灿烂的安徽地域文化,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金银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财富的象征,其色泽亮丽,延展性好,是制作工艺品的珍贵材料。金银制品在商代已经出现,但金银器皿在汉代以前少见,唐以后才被宫廷和贵族阶层广泛使用。

    南宋的葵花形金盏:

    北宋的金边玛瑙碗:

    北宋的双龙镂空金坠饰:

    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玉石。玉具有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被赋予仁、义、智、勇、洁五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清朝的水晶灵芝纹如意:

    南宋的玛瑙洗:

    元朝的雁纹玉镶件:

    清朝的花卉凤头纹玉带钩:

    还有其他珍品:

    元朝的剔犀云纹漆盒:

    清朝的竹编漆果盒:

    清朝的玛瑙花生蜜枣莲子配件:

    西汉的朱雀攫蛇漆豆:

    浅浮雕玉兰花形杯:

    象牙圆雕说书艺人:

    安徽博物院就带大家逛到这里,相信读完全文的你,对安徽历史、徽派建筑和文房四宝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下一篇文章,会介绍一下合肥,那里是包拯的故乡,也是三国时曹魏和孙吴交锋的战场,敬请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禹治水后开会表诚心,从此开启了夏王朝,也开启了安徽的文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zp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