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一文读懂丧失

一文读懂丧失

作者: 吴益军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17:27 被阅读23次

    丧失,通俗地讲,就是失去拥有的东西。可以说,丧失是生命中免不了的,它与成长一路同行。

    要注意的是,丧失可能不会给人带来创伤,但也可能会。


     1.

    失去有两种含义,一是死亡,二是离开(没有联系,或者感到被对方拒绝,遭遗弃)。借此,丧失可分为三类:

    首先,成长性丧失;这主要是源于生命规律和在生活中作出的取舍,比如说,转学、搬迁、工作的变动,等等。

    转学意味着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伙伴,是个很重要的丧失。

    其次,创伤性丧失;这主要是源于生命中一些突发的事件,比如说,破财、身体伤残、亲人非正常死亡,等等。

    亲人,尤其是父母、配偶、子女,是生命中重要的客体。

    还有,预期性丧失;这主要是源于预期——并没有真正发生,也未必真会出现——比如失去未来的各种可能性。

    拿易性癖患者来说,他可能觉得自己失去了变性的机会。


     2.

    丧失——与内心世界连接的客体的消失——带来无助感,甚至内疚感,让人以为这些东西的失去都是自己的错。

    结果呢?有的人哀伤(包括哀悼和悲伤两种反应)一阵子,就过去了;有的人哀伤会延续,成了常年的哀悼者。

    也就是说,丧失成了疮痂,哀伤成了心理发展中的障碍。

    在亲人离世后,这种障碍——延长哀伤障碍——较普遍。


     3.

    延长哀伤障碍是由亲近的人去世引发的病理性哀伤反应;说的是,在关系亲近的人去世半年后,个体对死者的想念持续弥漫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关死者的一切总是萦绕心头,而这些反应已经严重损害了个体的社会功能。

    此外,个体还表现出难以接受死亡、愤怒、内疚等特点,而且哀伤反应与个体所处的社会或文化环境并不符合。

    有研究显示,10%的丧亲者会发展成延长哀伤障碍或抑郁症,而且两者均与不良行为(比如吸烟、吸毒)有关联。

    丧亲年轻人在自残、自杀等方面概率高于其他年龄人群。


     4.

    从心理学角度讲,丧失需要哀伤修通,仪式是重要方式。

    国外的研究指出,仪式能够为情绪的宣泄提供一个场所,同时为哀伤划定界限——有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丧亲者在这个安全的界限内可以自由地表达哀恸;仪式能在丧亲者情感和认知混乱的时候提供一定的结构和规则。

    国内的研究显示,受访者在谈论仪式的作用时,更注重对死者的作用,较少谈及对自身的作用;他们通常认为,葬礼上的仪式并不是为了处理丧亲者的悲伤,而是为了帮助死者顺利到达另一个世界,在阴间过上好的生活。

    不过,这并不排除仪式对丧亲者本身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很明显,死者安息,生者能从中得到安慰,平复哀伤。

    此外,葬礼上聚集的众人,可以为丧亲者提供社会支持。


     5.

    通常来说,哀伤辅导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让当事人正视丧失现实,而且在心理上接受与丧失客体的分离。事实证明,治疗中的仪式活动(代表结束一个活动,同时开始新的活动)有助于当事人完成健康的分离,从新出发。

    正是看到仪式活动的价值,哀伤辅导中才经常会设计这样或那样的仪式活动,比如说追悼、写信、鞠躬,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情绪处理方法在哀伤辅导中被用到,比如说,保险箱技术、空椅子技术、角色扮演……


     6.

    最后,要注意的是,世界在改变,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这些仪式╱技术背后的信仰可能也逐渐丧失生存土壤。

    这就意味着,仪式╱技术及其作用可能也正在发生转变。

    (参考文献:《从民间祭奠到精神分析——关于丧失后哀伤的过程》,贾晓明;《丧亲者延长哀伤障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赵毛妮、李秋芳、李雅楠、崔芳芳、张贝磊;《农村丧亲个体应对策略的定性研究:以江西省上饶县某农村为例》,唐信峰、贾晓明、侯力琪;《浅析丧失与哀伤辅导》,刘洋、李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文读懂丧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dd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