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得多了就能过好这一生么?

作者: 思妈2012 | 来源:发表于2020-03-17 11:05 被阅读0次

    “书读得多了就能过好这一生么?”昨天在写作群里,我和小伙伴们围绕着这个话题讨论了半天。

    甚至有小伙伴认为:“光有文采,没钱有毛用…………”

    在我看来,这样的态度实在不可思议。

    下面的分享会让你明白多读书、多学习会改变你看待事物的心态,心态不同,行为模式就不同,得到的收获也就不同。

                                  不用太悲伤

    在徐志摩眼里,他的第一任原配妻子张幼仪是他连正眼都不愿意瞧一眼的乡下土包子。

    徐志摩对于张幼仪,从来没有半分的尊重。

    在新婚之夜,张幼仪做好了所有准备,最终却以徐志摩的沉默收场,这场沉默贯穿了他们整个婚姻。

    结婚后几个星期,徐志摩便离家求学,从北京到天津,丢下张幼仪一个人在家伺候公婆。

    即使徐志摩偶尔回家,对张幼仪也是不理不睬,常常不声不响就不见了人影,张幼仪面对丈夫的无视,她心里有委屈,但是却无处诉说。

    后来,张幼仪有了长子阿欢,徐志摩终于完成了父母抱孙子的心愿,便更加的肆无忌惮,直接申请去了欧洲留学。

    张幼仪看到了丈夫的冷漠,感受着丈夫的心不在焉,但是她却谁也不能说,因为她知道,就算告诉公婆或者父母,依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当张幼仪在德国生下次子彼得一个月的时候,徐志摩在突然消失后的几个月,又突然出现在柏林。而徐志摩匆匆赶到柏林,为的却不是看望她和刚出生的孩子,而是催促她赶紧签署离婚协议。

    张幼仪在此时才知道徐志摩真正爱的女子是林徽因,她也彻底的对徐志摩死了心,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坦然地祝福徐志摩:“你去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

    徐志摩欢天喜地地向张幼仪道谢,并没有丝毫的愧疚之心,之后便匆匆离开德国回国追随林徽因。

    有人说,但凡失去的东西,从来都未曾真正的属于你,所以不用太悲伤。

    张幼仪深深地知道这个道理,所以面对徐志摩的离开,她并没有让自己悲伤太久,而是快速走出悲伤,开始发愤刻苦的学习,一个人一边照顾儿子,一边学习德语,最终浴火重生,成就了另一个自己,从一个弃妇成长为了中国第一女银行家。

    离开徐志摩后的张幼仪,之所以能像重生一般,在事业上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与她从小就喜欢读书分不开,她一直都在坚持,哪怕经历最黑暗的时光,她也没有放弃学习,后来回国后,事业有成,她依然每天坚持学习一小时。

    所以她有能力在徐家帮助徐父照顾生意,更有能力在后来回国后,倒卖一些小东西来赚点小钱,然后越做越大,以至于银行、公司在她的打理下都越来越好……这些都与她通过学习获得的眼界和格局分不开。

    离婚后的张幼仪,不仅收获了事业的成功,也收获了婚姻上的幸福。第一段婚姻虽然不幸福,但是也为她带来了不一样的收获;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她终于收获了真正的幸福。

    所以,在婚姻中,女子一定要保持思想独立和经济独立,只有这样,无论婚姻出现怎样的问题,都有独自生活的底气和勇气。

                                红袖添香伴读书

    在民国年代,有这样的一位女性,她出生豪门,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富商;她貌美如花,自打十二岁起,身边就已经有了无数的追求者;不管是身份地位,还是说相貌身材,她都是一等一的出众,但是,在她十五岁的时候,却不惜一切的要跑去给民国大将军张学良当小三,即便是被人当着面骂是“二奶”,她也一点都不在意。她就是陪伴了张学良将军几十年的赵一荻,又名赵四小姐。

    赵四小姐刚同张学良坠入爱河的时候,张学良就没有大把的时间陪伴她。

    因为除了和赵四小姐待在一块外,张学良还要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到军队上去,有时候一走,就是两三个月,而且军队上军情紧急的时候,连电话都打不进来……

    可是赵四小姐没有像个怨妇一样,整天唉声叹气的,而是利用张学良不在的这段日子里,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自己,她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形体塑造和读书上。

    孤独让一个人强大,赵四小姐在张学良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变得更加的优秀,更加的成熟,她有时候也会在看书的空档想,张学良在干什么,他有没有想我呢,他现在和谁在一起呢?不过,这样的遐想也只有一会儿,她将更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到了学习上面。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过着,突然有一天,张学良给她发了一封邀请她去沈阳玩的观光信,赵四小姐接到信之后,心里边挣扎了一会,但是最后,她还是决定,去沈阳看望这个许久未见的情郎。

    不过,让赵四小姐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的出行,却是一条不归之路。

    为了来沈阳看望情郎,赵四小姐和自己的父亲赵庆华闹翻了,更为严重的是,最后她被赵庆华给赶出了家门。

    而在沈阳,张学良的大太太于凤至也拒绝她住到张家,去燕京大学读书更是不可能了……她几乎失去了所有资源,但是,眼看着就要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她却又拿起了自己擅长的英语学科,给张学良当起了秘书……

    赵四小姐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沈阳站稳了脚跟。

    后来“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赵四小姐千里迢迢的来到了丈夫被囚禁的地方,张学良去哪里,她就跟着去哪里,张学良吃什么,她也跟着吃什么,他们做同样的事情,见一样的人,过着平凡而枯燥的生活。

    每天除了和丈夫相处以外,她会选择抱一本书去读,蒋介石软禁张学良的时候,给了他很多的古书,这些书张学良一本都没有读过,等赵四小姐到来之后,这些书就成了她的宝贝,每一本书她都翻来覆去,反反复复的读了好几遍。

    这样平凡但是却非常充实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年,对赵四小姐来说,这三年的时光,是她这辈子过的最满足、最幸福的时光。

    后来,赵四小姐为了抚养自己的儿子张闾琳,不得已离开了张学良去了上海,直到1940年的时候,等张闾琳长大成人之后,赵四小姐就又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囚禁张学良的地方,开始继续照料起他的日常起居来,而这一次的照料,却是一辈子。

    赵四小姐的后半辈子一直在陪着张学良,她把最美好的年纪和青春全部献给了眼前的这个男人。

    幸运的是,张学良为了感谢赵四小姐做出奉献,在晚年的时候,还和她举办了一场婚礼。

    这场婚礼,她等了足足三十五年,那时的她,五十一岁,而张学良也已经是六十四岁了。

    大家想想看,张学良被囚禁的时候,其实那时赵四小姐手里边的钱足够她过一辈子的贵族般的生活了,因为张学良将经济大权基本上都交给了赵四小姐。

    当时也有很多的贵族妇女,她们的日常生活就是跳舞、玩牌,有时候还会玩一些很情趣的运动,比方说高尔夫球和赛马。

    可这些事情在赵四小姐眼里一点都不重要,她选择了红袖添香伴读书。

    读书,早已深深地嵌进了赵四小姐的生命结构里……

                    你不知道有一技傍身多重要

    她是乱世中的奇女子,她有男子的霸气果决,亦有女子的妩媚柔情,她生于京剧世家,自幼学艺,少年走红,名遍京津,成为有史以来女须生人,有京剧“冬皇”之誉;她的绝世唱腔与美貌,她与梅兰芳、杜月笙缠绵悱恻的动人爱情,让她注定为世人所注目。她便是一代传奇女子——孟小冬。 

    孟小冬从5岁开始,就每天坚持早起练嗓,压腿等,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她也从来没有喊过苦喊过累。所以孟小冬的成功其实并不是偶然,而是她日积月累的坚持换来的。

    即使在后来成名后,孟小冬也依然没有骄傲,而是愿意接受更多的流派,不断的吸取他们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她学习其他派别的时候,也都是拜了一些其他派别的名师,比如学习谭派唱腔的时候,她拜了著名京剧音乐家陈彦衡、陈秀华等为师,有了这些前辈的指点,她学习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一个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人,最后一定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在事业上,孟小冬以“冬皇”之名名动天下,成为与梅兰芳齐肩的大师。

    在爱情上,孟小冬曾与梅兰芳两情相悦,愿意为爱收敛所有的光芒;她也得到了杜月笙的仰慕痴迷,敬爱有加。她的骄傲、坚韧和坦荡,为她赢得许多的称赞。只是再多的骄傲,都抵不过对避风港的渴望,这终究是时代的局限,不禁让人扼腕长叹。

    现在的我们,有一技傍身就不必用琐碎的家事来换一世的太平;有足够的自信,就不必仰仗他人施舍的那点温柔。

    所以,不用我细说,你也应该知道有一技傍身是多么的重要,而技艺是需要不断勤学苦练的。

    我最近在“兰心书院”听了3本女性人物传记,分别是《张幼仪》、《赵四小姐》和《孟小冬》,今天这篇文章里有很多文字都是直接从“兰心书院”的听书文稿里复制粘贴、拼接过来的,因为我觉得这么好的内容不分享出来实在是太可惜了。

    如果我的分享能对你有所启发,我会非常开心!

    书读得多能让你不抱怨,而一个不抱怨的人,不管是在顺境中还是说在逆境里,都懂得乐观的去看待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学会不抱怨,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少很多烦恼。

    书读得多也能够帮助你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让你生活得更加幸福,很多人往往看不到这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读得多了就能过好这一生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dz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