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
这是一部关于爱情,亲情,战争,隐秘,悔恨,宽恕的小说。小说有三部分组成,时间跨度有六十年之久。
第一部分描写的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的古老庄园,十三岁的主人公布里奥妮,精灵古怪,聪慧且想象力丰富。祟尚秩序和整洁,喜爱写作,认为一个无序的世界,完全可以在写作中条理化。与父母感情疏离,与深爱她的姐姐也疏于沟通。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她亲眼目睹了姐姐塞西莉娅在女佣儿子罗比的面前,脱下衣裙跃入水池的画面,其后她又偷偷的私拆了罗比写给姐姐的情书。被书信中所写的粗俗内容所震动。又在图书室里看到了姐姐和罗比缠在一起的身影。是嫉妒?是撼动?还是自我意识的膨胀?潜意识里产生了报复的念头。蒙蔽她双眼的不是假象,而是执念。她从内心认定罗比是一个坏人。恰巧当晚表姐罗拉遭人强暴。布里奥妮就认定罗比是罪犯。而她的整个家庭中,爸爸除了繁忙的工作,什么都不想管。妈妈看不上罗比的出身,哥哥利昂软弱无能。布里奥妮目标明确,心怀恶意,从不动摇,从不疑惑的用谎言把一个男人送进了监狱。 第二部分是1940年的二战期间。罗比在狱中三年半之后应征入伍。罗比是塞西莉娅家女佣的儿子。在塞西莉娅父亲的资助下念完了大学。成绩优异,充满自信。准备接着念医学,自尊心极强,他是塞西莉娅儿时的玩伴,剑桥的同学。他们互生情愫后,双方关系反而变得尴尬,误会频生。
在喷泉边,因为花瓶发生了争执。罗比自责的给她写了封信。一封是冲动下对塞西莉亚的渴望。另一封是郑重的道歉信。结果慌乱中装错了信。最糟糕的是,他的信被布里奥妮偷看了。发生了罗拉被强暴的事之后,布里奥妮指认是罗比,罗比的信也成了罪证,被判入狱。
二战爆发后服刑的罗比被充军入伍。他目睹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的杀戮。经历了一场混乱无序的撤退,走投无路时的场景。使他对生活充满了失落和虚无感。而唯一给他希望和动力的,就是塞西莉亚的来信里的“我等着你回来″。
而此时布里奥妮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当初因为冲动和幼稚所带来的最终影响是什么,她一直感到内疚和惶恐。开始了她漫长的赎罪之旅。她没有去剑桥读书而去了战地医院做护士。期间给姐姐塞西莉亚写信,请求原谅。但都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她在一种军事化的模式里用紧张的工作来麻痹自己的神经,也是一种自虐的救赎吧。每当她近距离的照顾伤员时,内心就多了一份对在战火中生死未卜的罗比的牵挂和内疚,战争更加重了她的罪孽感。因为如果罗比有个三长两短,那么,罗比和塞西莉亚将永远不能重逢。其实她心中已经认定:不管她做多少下等和卑贱的工作,不管她心甘情愿地放弃多少,她都弥补不了自己造成的伤害,永远都弥补不了,她是不可饶恕的。
第三部分就是小说的最后。布里奥妮自述了她对赎罪和自我救赎的感受。这本应该是她的第一部小说。初稿于1940年1月完成,最后一稿完成1999年3月。期间写了不同的六部的手稿。长达60年的赎罪过程。
在第三部中,我们看到了罗比和塞西莉亚的相聚。历经磨难的人重逢,让人觉得幸福无比。哦!罗比终于从敦刻尔克撤回来了。经历了战火洗礼的爱情会天长地久。其实是布里奥妮在书里,为自己设计的独特的赎罪方式。既然自己可以制造痛苦。也就可以创造幸福。事实是两个相爱的人因为牢狱和战争一直没有相见的机会。罗比在1940年6月回国前夕死于败血症,而姐姐三个月之后在伦敦的爆炸中死去。布里奥妮断送了罗比和姐姐的生命和爱情!
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绝不是怯懦和逃避,而是最后的一大善行,是对遗忘和绝望的抗衡。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2017年11月17日 11: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