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的最早记录,确实充满了神奇。
传说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对于茶能解这么多种毒你也许会诧异,但我是相信的。
按照正统的进化论的说法,我们的祖先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野生动物生病,大多能自己找到一种能吃的植物来吃,从而得以治愈。
我想类人猿也应该有这种本领的。因此,人们最早饮茶为了解毒,这个说法应该是靠谱的。
就在今天,我们去看中医,老中医还是会叮嘱中药不要和茶一起喝,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吧。
我常常在想,成为人们开门七件事之一的茶,是怎样褪去这层神秘,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
大概是因为茶树的大面积种植,人们发现茶不仅能解七十二毒,而且能让日常喝的寡淡白水有了一种特殊的滋味吧。
而当生存不再作为唯一的目标,追求生活的有滋有味,从而使茶褪去神秘的面纱,走进寻常百姓家,位列开门七件事之列吧。
中国自古就有食药同源的传统,茶不作为唯一解毒之物,作为人们的日常饮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生活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茶也有绿、红、青、白、黄、黑六类。
绿茶之所以排在首位,我想,人们最先制作和饮用的应该是绿茶了。
绿茶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仅仅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来,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绿化色泽和茶汤较多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由此得名。
而后,不同制茶工艺的出现,从而衍生出了其他的茶类。
发酵类的茶的出现,应该和臭豆腐的发明一样吧。
豆腐的保存不善,让人们尝到了臭豆腐的另一番滋味。而发酵类的茶应该也是鲜茶叶渥堆后,让人们发现了茶叶的颜色变了,茶汤的颜色变了,茶的滋味也变了,进而发现了茶叶经过渥堆功效也不同了。
于是乎通过人为的掌控,出现了发酵程度不同的茶,轻发酵的白茶、黄茶,半发酵的乌龙茶,全发酵的红茶,后发酵的黑茶、普洱茶,等等。
发酵工艺极大地丰富了茶叶的世界。
中国古人还是富于创新的,除了在茶叶上做文章,出现各种茶类,还尝试让茶和其他东西混合,得到不同口味的茶饮。茶与各种花的结合,进而让茶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当茉莉花与绿茶相遇,成就了稳坐中国花茶界第一把交椅的茉莉花茶。
当朱兰花与黄山毛峰相遇,变产生了花茶届的小家碧玉——珠兰花茶。
桂花作为食材由来已久,当桂花与乌龙茶相遇,变又成就了另一种滋味——桂花乌龙。
更有玫瑰花,当它与红茶相遇,便成了女生最爱的玫瑰红茶。
桂花乌龙和玫瑰红茶最适合女士饮用,特别是玫瑰红茶,其美容养颜的功效更是被大肆宣扬。其功效我不得而知,但光想想美丽的玫瑰花瓣在红润的茶汤里悠悠沉浮,便也觉得美出了新高度。
如果说以上仅限于口腹之欲,当茶与道相遇,便把茶提升到了最高的精神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