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1
每年暑假都是外婆最盼望的日子。
虽然寒假假期也不短,但自从外孙女小月出生,年岁小的时候,她出不了门;年岁大一些,女儿和女婿总带着她去南方旅行,让让孩子免受严寒之苦,享受几天快乐假期。
外婆没有去省城帮女儿带小月,只能在老家期待每年暑假的到来,这样她就能见到小月,参与到孩子的生长中了。
以前,她也尝试去省城帮助女儿带孩子,可是大家相处起来一言难尽,最终她还是离开女儿和小月,回到老家。
回想当年,小月的出生给女儿的小家庭带来了无限欢喜,也给外婆带来了对未来的无限期望。
小月刚出生的时候好可爱,小鼻子、小眼睛、小嘴巴,还有那肥嘟嘟的小手,多像自己的女儿啊,外婆看得心都融化了。她提前准备了很多小孩用品,千里迢迢来到省城,满心欢喜地伺候女儿坐月子。
刚开始,大家相处得还不错。可不出一个星期,她和女儿之间就有了明显分歧,为了生活理念和生活习惯的琐事,吵了好几次架。
在她的观念中,女儿剖腹产,坐月子就应该喝鸡蛋面疙瘩,千万不要吃牛肉,因为牛肉是发物,吃了长毒疖子;可是女儿却坚持医生的说法,多吃肉,多喝汤水,这样才能保证营养。她认为坐月子期间不能洗澡、洗头,不能吹空调,而且必须做双月子,身体才不能受损;女儿却坚持洗头,而且坚持说双月子对体型恢复不好,不愿意坐双月子。
外婆对此气得火冒三丈,这些都是自己几十年过来的经验,为什么女儿就是不听呢?自己可全都是为她好啊!所以,她总是斥责女儿,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每天在女儿面前唠叨,“你以后身体出了毛病,别怪我没提醒你。”
不但女儿让她不高兴,女婿游手好闲的举动也让她看不惯。女婿除了逗弄孩子,天天啥也不管,没见过这么懒的女婿!什么事儿都是月嫂和自己张罗,实在太累了。
除了这些生活中的琐事,外婆习惯了生活在小县城,天天待在这像火柴盒一样的高楼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也不能出去跳自己最爱的广场舞,真是没劲透了,就像坐牢一样!
时间久了,外婆每天都不高兴,没个笑脸,女儿更是心情憋闷,女婿也不敢乱说话。
在这样的氛围里,还没等女儿出月子,她就感觉没法在这个家在呆下去。所以,她和女儿商量在老家找一个保姆,省得他们俩之间吵架,女儿竟然干脆地答应了。
2
女儿出了月子后,外婆恋恋不舍地回到了老家,过起了自己清闲自在的日子。
这种日子非常舒心,只是自己心头多了一丝牵挂,每天只能从微信照片和视频里看到黑白分明的双眼、胖胖的小手、粗壮的小胳膊和吃手指、翻身的可爱动作。但她也只能按捺住去女儿家的冲动,毕竟自己无法和女儿、女婿舒心沟通,还不如在老家好好待着,管好自己。
小月一岁多的时候,慢慢学会了走路。外婆多次给女儿打电话,希望女儿将孩子送回老家。因为女儿、女婿上班比较忙,再加上孩子还没上幼儿园。没啥任务,她有信心照顾好小月。
多次沟通之后,女儿最终同意把孩子送了回老家,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把孩子的玩具、生活习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可爱的小宝宝给外婆的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她去跳广场舞,就带着小月,小胳膊、小腿的小月也能跟着音乐,在后边跟着蹦。
但小月的存在也给她的生活增加了不少劳累,她觉得孩子不好好吃饭,每天花费很多精力喂饭,期望把她养得胖些;还得时刻注意活泼好动的小月不能磕着碰着。
好在有外公一起照顾孩子,虽然外婆觉得有点辛苦,也乐此不彼。
3
可是生活总有波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刚开始,小月身上长了几个红点儿,外婆以为是湿疹,给她抹了些药。但是过了两天,孩子身上的疹子变成了大红疙瘩,晚上翻来覆去地不睡觉,闹得厉害,而且还发烧。
女儿在视频的时候也发现了小月不对劲,希望外婆带她去医院看看,她嘴上答应得好好,却觉得应该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就去附近的药店给孩子抓了点药。可是,小月病情完全没有好转,眼看孩子身上的红疙瘩越长越大,她也有点担心了。
上午,她接到女儿要回来的消息,心里有点慌了,再次来到药店让医生看小月的情况,医生说:“现在好多孩子得了手足口传染病,我这治不了,你去医院看一看吧。”
原来手足口传染病席卷了小县城!
女儿回来后,在医院见到小月时,小月精神已经很萎靡了,只是耷拉着脑袋低声喊着妈妈,浑身都是比榆钱大的红疙瘩,看着可怜兮兮。女儿紧紧抱着小月,脸色阴沉下来,旁边看病的小孩身上出的疹子只有米粒那么大,小月却这么大,可见这几天受了多少煎熬。
女儿刚抱着小月回到家,立刻就爆发了。
“为什么你们不早点给孩子送医院?孩子身上的湿疹都长这么大,多吓人啊!这么严重才送医院,万一耽误了治疗怎么办?”
外婆嘟囔着说:“我前几天让药店大夫给她开药了啊!”
女儿恨铁不成钢地说:“你怎么这么愚昧呀?孩子还这么小,生病是最麻烦的,生病就赶快去医院看病。你们去找那些乡野郎中,不就是心疼那几个钱吗?”
外婆顿时火了,“谁心疼那几个钱呢,不是想着没啥事吗?谁知道她得了传染病?你们小时候不都是这样养大的吗?这也没耽误什么治疗啊!”
女儿气得掉泪,提高了嗓门,“旁边那个得了手足口的孩子,身上的疹子那么小,你看看小月身上的那么大。你说小月晚上不睡觉,闹得你睡不着觉,你也不想想,孩子要不是生病,怎么可能闹得睡不着觉呢?为什么你总是只按你的想法做事,就是不能听进去别人的劝呢?”
外婆气呼呼地说:“我是你妈,我凭什么听你的?”
说完,外婆摔门而出。
外公劝女儿说:“你妈这几天确实没有休息好,你应该很清楚,照顾孩子很累,但是才开始我们确实没有意识到,好在问题不大,你妈心里也很难受,你不要再说了。”
女儿也很委屈,“从小到大,我妈都这么固执,从来也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什么事只按自己的想法来。三十年了,我最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我才一直不想把小月送回来,真担心她把小月养得和她一模一样!”
外公开导外婆说:“孩子们年纪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你有的时候也太固执,凡事商量着来嘛。这一次问题我也有错,你不要再放在心上了。”
外婆自知理亏,也不愿向女儿低头。
争吵过后,女儿带着小月回省城了。
4
家里一下子又清静了,外婆习惯了之前忙碌的日子,感觉心里空落落,不习惯。
转眼间孩子三岁,上幼儿园了。这期间女儿一直找着保姆带孩子。虽然外婆也想去省城帮她带孩子,但又担心自己跟女儿之间再起激烈冲突,仍然在老家过着自己悠闲自在的日子,只是对小月的思念愈发强烈。
女儿这几年养育孩子的经历,也让她理解了当母亲的辛苦,体会了外婆的不容易。所以,在小月暑假时,她带着小月回到老家小住。
外婆非常欢喜,随即和女儿沟通,希望能让小月多待一段时间。孩子大了,渐渐懂事,身体免疫力也比以前有所提升,他们照顾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女儿就将小月留在老家过暑假。
现在的情况和之前不一样,小月会说话,会叫外公外婆,还会调皮捣蛋了。外婆欢喜的同时,又拿出做小学教师的自觉,不免对小月要求严格起来,训了她好几次。
小月转脸就向女儿打小报告,说外婆骂她,强迫她吃饭,让她肚子很难受。
可是女儿这一次却没有帮助小月,反而教育小月说:“你要听外婆的话,多吃饭对身体好!”
“但是我实在太撑了,肚子难受死了。”
女儿耐心地说:“凡事都可以商量,我会和外婆沟通,但你也要听话。”
然后,女儿和外婆进行了一次深度交谈,希望她凡事尊重小月的意愿,换个方式劝解小月,因为她年纪小,强迫只能让她更不喜欢、更不配合。
外婆接受了女儿的意见,但总是把自己弄得火冒三丈,她索性不管小月吃饭问题,就让外公去解决。她这才发现,在外公耐心地沟通下,小月却非常听话地吃饭。
这也让她有所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太固执了?
5
外婆回首往事,认为女儿以前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但是成年之后却屡屡自己作对。为什么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最后却总是与自己作对呢?明明自己是在关心她,却总闹矛盾。
看着外公和小月的相处,她领悟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们有孩子们自己的世界,不能事事都随着自己的心愿走,自己也不能强迫他们接受自己的观念。
一旦转变了想法,外婆发现,女儿也变了,不再像过去激烈地对抗自己,反而凡事都找她商量,耐心聆听她的想法。她有了情绪宣泄口,心情也渐渐变得平稳、开朗。
渐渐的,外婆也接受了凡事不计较太多、也不用考虑太细的观念,养成了凡事不多干预的性格,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每个人过好各自的生活。
就像老子倡导“知其白,守其黑”的处事态度一样,在与女儿和小月相处的过程中,她确实体会到了很多幸福和快乐,但也有很多矛盾和痛苦。凡事哪里有两全?不能只享受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却不承担生活带来的烦恼。
所以,在享受幸福和快乐的同时,也要有守住这些痛苦和烦恼的智慧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