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李同学的五言绝句《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上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首诗,区区二十字,早以烂熟于胸,即使不用看书也可以随口背出,似乎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今天,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对这首诗作了与普通人的理解不一样的解释,引起了我从新研究这首诗的兴趣。
在普通人看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的“只是”是“但是”的意思,表示对美好景像的惋惜。但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却另辟蹊径,认为“只是”不应作“但是”解,而应作“恰是”解。这样,原来的诗句意思就变成了:无限美好的夕阳恰好是在黄昏的时候。
查《康熙字典》衹(只)字条,章移切,旨而切,音支,適也,但也。意思是说“祇”这个字的读音是“支”,训作适(恰好),也训作但。可见这篇网文把“只是”解释为“恰是”的说法也是可以的。
既然两种解释都说得通,那么小李同学写这首诗的原意究竟是什么?难道我们就真的无法理解吗?我想不是的。
古人说,诗的妙处不在诗句中,而在诗句之外。古人喜黄绢之辞。所谓“黄绢之辞”也即是隐语,意思是说说话只说一半而留一半给听者猜。古人说话如此,写诗亦是如此。
我们从字面上来理解小李同学的诗,应该是这样的:傍晚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糟糕,于是我驱车上了古原(以排遣糟糕的心情)。我来得正是时候,赶上了黄昏的时候最美丽的夕阳,从而郁闷的心情得以舒解。
但是,我们作深一层的探究,就会发现小李同学的意思不是这样的。小李同学只说“向晚意不适”,但为什么会意不适?他没有说,引起了读者的疑问。这正是这首诗的妙处所在——因为引起了读者疑问,才能使读者产生探究、追问的兴趣。只有读者认真去探究、追问,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真正的意图。
大凡对李商隐的生平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政治上受排挤,郁郁不得志。这样看来,他就极有可能是受到了某大员的排挤打击而忿恨,所以就意不适了。对政敌的忿恨岂是一时半刻就可以排遣得了的?于是我们就不难得出结论:李商隐很有可能是用“夕阳”暗指他所忿恨的政敌。那么这首诗的后两句就可以这样理解:不要看你(政敌)现在这么赫奕,这么得令,夕阳虽然无限美丽,但终究是日薄西山了!你也不会得意太久了!——大有“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之意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