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与商辂
堂堂文官言官,数年苦读儒家经典,应该是皇帝的智囊团,但是在这个时期的明朝政坛下居然是这样的评价,成为皇帝的后腿子团,成为国家发展的智障团,可见其背后有很强的推动力,让言官们躲避刚正不阿,做出祸国殃民的举措。我想,这个推动力应该是首先保住性命,而后同流而强取豪夺他人财物。在监派出头的环境下,尤其在监派强大的特务机构和惩罚机构,让那些发现问题的言官们不敢言。这可是脑袋掉地的事情,谁敢说其他四大皇帝喜爱的门派不好啊。为了保护生命,只能唯唯诺诺,谁让高祖有这样一个子孙呢?其次,他们也得与监派做一样的事情,一起合作,否则会被认为难道他们有别的想法,想来攻击(当然是言语攻击,进谏或者奏折等)监派。而且靠近监派也有好处,除了人头保住,钱财也有了,管他民间疾苦国家长治久安呢?因此,如果一个人没有骨气,那所谓的读书也是死读书,连中三元又如何呢?就像如今,高级知识分子如果还卖国贼,那所造成的危害岂不是更大。刚巧的是,监派人员一向知识薄弱。
朝中也有商辂彭时等人,但是他们露脸的机会太少了。只有监派危及到整个文官集团时,又有出头鸟,更重要的在与皇帝的信息传递中有个合适的人(怀恩),才有那么仅有的成功。
2. 汪直与西厂,不值一提
汪直与王振一样,把战争想的太简单了。汪直更是缺乏知识,不就之前这么巨大的历史教训摆在眼前,还要勇往直前赴战场,那不是自讨没趣吗?汪直应该是有仇恨的,他从遥远的广西来到京城,就被成为太监。还来不及痛苦,他那点小聪明就帮助如何抓住万贵妃和皇帝的喜好。杀人也有原则,真的是太重要的了。在没有框架的限制下,不是不会碰壁,而是会被更大的框架吞没。这个框架可以是任何的原则和标准,比如说尚铭不动穷苦老百姓。本来也是,普通老百姓一没钱财,而人轻言微,杀不杀都无所谓。但是汪直的仇恨实在是太大了,杀人不咋眼啊。皇帝依然在位,那么他的意见还是重要的。这个就是吞并汪直的大框架。在历史的长河中,汪直与西厂制造了很多仇恨,但是这个人不值得被提起。
4. 朱见深:只要过得舒服就好
朱见深也一定没有好好读书,父亲的大败土家堡,北狩,囚禁的困苦历历在目,居然还如其父亲一般宠幸宦官,也真是傻。不过在宫女的抚养下,尤其是万贵妃这样心肠歹毒的宫女的抚养下,有这个德行也是可以猜到的。他的目标就是过得舒服就好,童年担心受怕的经历根深蒂固,他需要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才能生活下去。监派可以“保护”他的权利,稳坐皇帝位。任何特务或者造反的消息,一旦发现都将销声匿迹。其实这可能也只是皇帝的想法。如果再次失去这个皇位,可能会回到之前的生活,甚至更差。这个是生存的需要。春派则可以保他逍遥快活,满足生理需要。当然这个也是后宫各位娘娘妃子的生存需要。如果皇帝看不上,那跟死了有啥区别(除了纪姑娘)。仙派那就是朱见深没学过科学知识的代价了。他不仅想过的舒服,还想长命百岁。关键名留青史不是以时间为标准,而是以贡献为核心的。他想过的舒服,纯碎是心理内耗的反应。当没有办法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即不能像其祖父们那样驰骋战场,也不具备政治远见和政治权谋,更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就只能依赖这些方法来自我安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