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作者: 筱竹华倩 | 来源:发表于2022-01-22 06:26 被阅读0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的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中,最受人追捧的还要算饮食文化。对于“吃”,中国人可谓研究到了极致。食材有限,可做出来的“成品”却是琳琅满目,不胜枚举。我吃过的东西极其有限,但最亲民也最难忘的要算是陕西的面了。
    屋外寒气袭人,屋内热气腾腾。端着一“海”碗油泼面,让细软油滑的面体拌上红色的辣椒粉,黄色的花生碎,橙色的胡萝卜块儿,绿色的小油菜。一股油香钻入鼻腔。挑上一大口面条,那真是“爽”得通体舒畅,味蕾大开。花钱不多,十几块钱的一碗面,吃得又饱又好。
    因为和家人一起吃饭,同时又点了什锦番茄汤面,biangbiang面,羊肉泡馍,羊肉粉丝汤,和扯面皮。对陕西的面向往已久,今天中午可以一饱口福了,拖着圆圆的肚皮回家,迎着小寒风。人都醉了。
    吃了面,我突然想起了唐山的民俗。今天借此梳理一下。既然写到了吃,不妨顺着吃往下写。
    一,旗子烧饼
    因状如小鼓、个似棋子而得名。使用大油和香油合酥,包肉、糖、什锦、腊肠、火腿等多种馅心。色泽金黄,里外烤制酥透,肉馅鲜香,酥脆适口不腻。
    二、麻糖
    麻糖起源于明朝。 以香、甜、薄、脆的独特风味闻名于世,具有香而不艳,甜而不腻,回味无穷,形似玉梳白似璧,薄如蝉翼甜如蜜的典型特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等功效。
    三、皮影
    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四、乐亭大鼓
    乐亭大鼓由木板大鼓衍变而成,距今约有200年的历史。在继承历代文化成就的基础上,由当地民歌发展而成。《中国书词概论》记载:“清初年,乐亭城内凡自娱好乐之人,最爱唱“清平歌”,同时,乡村里也流行着散曲之类的小调,后来,有位弦子李,先以三弦配奏了“清平歌”,遂加以改正,使其韵调动听悦耳,较之一日曲大有不同,于是齐呼之为“乐亭腔”。
    五、评剧
    评剧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但最终以“评剧”之名闻名全国。[6] “评剧”名称的由来,说法不尽统一,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早期的著名女演员李金顺所起。另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李大钊所起。因当时作为小剧种的评剧刚走进城市舞台时,与国家大戏京剧均称为“平剧”,引起京剧班主的忌妒,他们便挑拨武戏演员闹事。后来,时在报界工作的李大钊出面调解。他出了一个主意,给平剧在“平"字边加了一个“言”宇。他说,京剧是国家大戏,代表北平就叫平剧;评剧是民间小戏,它反映社会现实快,演唱形式简单,通俗易懂,把“平"字加上一个“言"宇就成了“评”,这是以评论社会,评书说唱为重的意思。
    六、陶瓷
    陶瓷,是唐山的传统特色产业。唐山陶瓷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北方瓷都,也是我国主要陶瓷产区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开始生产陶壶、陶具。至明朝的永乐年间,唐山陶瓷已有一定规模。据清代撰写的《滦州志》风俗篇中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惟 唐山多缸窑能制陶器罂瓮盆盎之属”。当时,多是以劳动组合为基础的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初开滦煤矿的建成和外资的进入,至三十年代末期,机器和电力在陶瓷生产制造中得以较为普遍的应用,唐山陶瓷渐渐兴旺起来。唐山陶瓷器装饰技术和风格对北方陶瓷产生较大影响,首创了氢氟酸腐蚀出花纹再填描金色的雕金装饰和用喷枪或喷笔作画的喷彩装饰等。
    唐山是一个有着浓郁特色的新兴城市,作为唐山人,我们应该了解家乡的民俗,知道家乡的文化,热爱我们的家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qu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