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的概念
在任意一个非完全趋同的交易中,级别其实是不存在的,唯一现实存在的只有价格和时间,交易的简洁表达就是在“某个时间以某个价格完成了交易”。交易量和价格本质上属于同一个范畴,并且时间不可逆,交易的双方对已经发生的交易也没有任何影响。级别是人为的把不同时间段的交易离散的标识出来,例如把[t1,t2]标识为级别A,把[t1,t3]表示为级别B,把[t1,t4]标识为级别C。以上就是从数学的角度来表达级别这个抽象概念。
级别是一个抽象出来的概念,按照累计交易时间跨度的长短来区分不同级别之间的相对关系。两个交易点之间的时间跨度越长,相应的级别越大,跨度越小,相应的级别越小,级别的大小与用来划分级别的交易区间的时间长度呈线性关系。同时,级别具备自组性,多个低级别叠加在一起就自发的生长出高级别来,高级别叠加则更进一步生长出更高的级别。从而整个级别在不断的由小变大。
级别是两个交易点时间跨度的线性函数,最小级别由最短的交易时间跨度决定,把时间粒度划分到无限小对低频交易毫无意义。因此选定一个最低的级别作为参照物,在这个最低级别的基础上构建级别系统,就可以把整个历史交易按照级别离散的标识出来。级别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滤波器,确立了最低级别,那么最低级别以下的所有级别的价格运动都被过滤掉,即所有次级别以下的级别都被当做次级别来看待,这样对实际交易的效果是规避掉次级别以下级别的价格波动的风险,当然也意味着放弃次级别以下级别带来的利润,使得交易系统更加鲁棒。例如那些快速下跌的情况,日线图表上那些很窄的通道式下跌中的高低点,这些高低点都是日线级别以下的级别,如果把日线定位最低级别,那么这些高低点对应的级别都是被过滤掉的。
实际的运用要选取三个级别,次级别,本级别,高级别。三个级别对应的操作的时间跨度不同,高级别对应的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本级别用于确定交易的两个时间点之间的长度,次级别用于过滤不操作的级别,保证操作的稳定性。最低级别一旦确立,整个系统就确立下来了。实际情况中,三次价格的来回运动就可以确立最低级别,这个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任意K线图表上的三根K线重叠,三笔,三段,只要是能够对应到三次价格运动的K线表达方式都能当做最低级别。最低级别的确立应该参照具体的图形以便于观察和判断。最低级别越小,操作系统精度越高,获利时间越短,稳定性也越差;最低级别越大,操作系统精度越低,获利空间越大,稳定性也越好;看图的方法如下:在任意K线图表示,找到三段下上下的段作为次级别走势,再由次级别构造中枢,再有中枢构造出高级别的走势,再根据同级别或非同级别划分走势类型。级别与周期图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级别一定是通过周期图形呈现出来,因为中枢一定会表现为一些高低点的。日线级别中枢在日线图上看是很最明显的,任何一个级别的中枢在比它低一级别的图形中很容易画出来,但是在本级别图形中最为明显。最简单的例子,30F级别的走势类型在15F图上应该能看的很清晰,尤其MACD上呈现与三段走势明显符合的黄白线沉浮以及红绿柱子群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