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伯格其人
1933年,金斯伯格出生在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姐姐为她取小名琪琪。
琪琪的父母是从欧洲来到美国的犹太难民。母亲一直到高中学习成绩都很好,但没有继续上大学。因为母亲要挣钱供她哥哥读书。那时候认为女人读书无用,男人读书后,好挣钱养家。
琪琪的父亲是从乌克兰敖德萨地区来到美国的犹太人 ,当时在美国做一些皮草生意,遇大萧条时期,皮草生意不好做,买的人很少。母亲嫁给父亲后,再也没有出去工作。
当时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一个女人嫁了人还再出去工作,证明她嫁的男人没有能力养家,会被别人耻笑。”
琪琪的母亲非常聪明能干,却不能出去工作,她对自己的生活极度失望,希望女儿琪琪能够好好读书。
有一次,琪琪拿着一份成绩单回家,那份成绩单在当时并不是那么顶尖优秀,琪琪从母亲的脸上好像看到一种失望的表情。从那以后,琪琪再也没有把类似的成绩单带回家,因为从那以后,她的成绩永远拔尖。
琪琪一直记得母亲对她的教导,虽然家庭并不富裕,母亲要求琪琪用淑女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就意味着琪琪必须礼貌恭谦,不让愤怒和嫉妒等负面情绪占据自己的心灵,而且要坚持信念、保持自尊,永远不要用愤怒反驳愤怒,憎恨和指责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母亲要求琪琪要永远保持独立。这在当时很难实现,因为那时候的女性不仅要为家庭里男性的独立牺牲自己,女性一旦嫁人,也从属于男性,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母亲希望琪琪能走出一条独立的道路。
在琪琪高中毕业典礼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因癌症医治无效去世,没有等到女儿毕业的那一天,更没有等到女儿毕业考上大学的那一天。
琪琪学习成绩很好,她获得了高中阶段的很多奖励和荣誉,她的名字常常被挂在高中的各个荣誉榜上,她获得了英文荣誉奖章、纽约州的奖学金,还担任了圆桌会议的发言人等等,这些都是美国学校里一些非常有荣誉感的事情。而且在她高中毕业以后,她考上了康奈尔大学,成为“天选之子”。
母亲曾为琪琪悄悄攒下8000美元学费,母亲一生都没有机会去上大学,也没有机会去获得独立,这是母亲一生巨大的遗憾。所以妈妈就悄悄地攒了8000美元留给琪琪,希望琪琪能够去上大学,希望不会因为家里经济上的制约,而让学习好的琪琪不能够去上大学。母亲用心良苦,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琪琪,以免女儿重蹈覆辙,走自己的老路。
失去了母亲,那个最懂她、支持她、鼓励她、支撑她的人走了,母亲去世时,琪琪17岁,正处在非常重要的青春成长期,失去母亲对她的打击有太大了。
琪琪知道,母亲希望她努力学习,希望她拿高分并且获得成功,所以她就那样去做。
当时康奈尔大学的男女入学比例是4:1,也就是说每录取4个男生才能录取1个女生,这个录取比例是严格控制不动的,所以能够进到康奈尔大学的女生为数不多。而且当时人们的看法是,女生考入康奈尔大学,其实就是到了一个可以找到如意郎君的好地方,所以富裕人家愿意把自己读书好的女儿送来,学习已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找个好老公。
琪琪发现,考进学校的大部分女生其实比男生要聪明得多,但是女生不能过多显露自己的聪明,因为那样做不受欢迎。所以当时很多女生不怎么喜欢显露头角,特别是在各种派对中,要把自己的锋芒藏起来,仿佛只是男生的陪衬。但是不管怎么掩藏锋芒,琪琪的严谨好学藏不住。有些同学就说:琪琪一旦专心起来,你在她的头上扔个炸弹,她也听不见。
康奈尔大学要求女生必须住在宿舍,男生可以到外面去租房子,对女生的管理很严格。
琪琪住的房间里有7位女生,除琪琪之外的其他女生放学后就开始打桥牌等,沉浸在娱乐中,只有琪琪专心致志地读书,并且她在大学里选的专业是政府学,她还选了另外一个著名教授的宪法课,可见她的人生志向多么不同。
当时学校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一个教授牵扯到了某一个事件当中,后来一些律师出面帮助这个教授。当时这件事情对琪琪触动很大,她觉得当律师不错,当律师可以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情,但她的父亲觉得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学法律需要更多钱,家里负担不起,而且全美国也没有多少女人去学法律、从事法律职业,因为那都是男人们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琪琪遇到了她的男朋友,就是后来与她相濡以沫将近 60 年的一位男人——高她一届的学长马丁·金斯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