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太长,请硬着头皮看下去,写作不易,愿你浅有收获。
无论是批阅课堂微写作还是小组循环大作文,我的心都会格外地疼,是那种带着失望和怜悯的疼——孩子,你中作文书的毒太深了!
1.一定得有一个华美的开篇?
《风景在路上》,开头一定是诸如“ 有人说,………最美的风景;有人说,………最美的风景;也有人说,………是最美的风景。而我要说,……是世间最美的风景”。关于母爱的文章,开头一定诸如“母爱是一股清泉,……;母爱是一杯香茶,……;母爱是春风化雨,……”再诸如其他写人写事类文章,开头一定诸如“走在记忆的沙滩(翻来记忆的相册)(仰望记忆的星空)……,拾拣贝壳或者珍珠(看到什么的照片)(撷取最亮的一颗)”………你瞧,比喻,排比,多么美的修辞;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多么美的结构;激发兴趣抓人眼球,多么美的构思!
可惜,我想问的是,这一段华美的文字和你的正文在内容上有关系吗?这一段华美的文字和你的正文在文风上协调吗?
没有!仿若一村姑带着华丽的皇冠,身上却依然是褴褛的破夹袄,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罢了,西施效颦邯郸学步罢了。
可是,我们为什么这样写?史铁生这样写了吗?莫怀戚这样写了吗?泰戈尔这样写了吗?冰心这样写了吗?
没有!他们是怎么写的?直接入题,开门见山地写。史铁生是直接叙事,“双腿瘫痪后——”;一下子揪住人们的兴趣,写我的“暴怒无常”与后文中的乐观向上铺垫,欲扬先抑地写!莫怀戚也是直接叙事,“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把人物放在后面突出强调,又让他们一个个的隆重出场,足见他们在家庭地位的重要性,一个都不能少。
那我们可以怎么写?“鞋子、衣服,都带了吗?还有新买的字典,牙膏都不要忘了”这是唠叨的妈妈在临行前的又一次叮嘱!(直接入事,先声夺人,多好啊!)“终于熬到了放假,路队走出校门,我一眼就看到了路边张望的妈妈,她的目光在队伍中搜索,既着急又热切”(妈妈登场了,那目光不足以吸引你去捕捉和回应吗,多好啊!)
“妈妈,我恨你,从来没有今天这么强烈过!”(这样直抒胸臆的反弹琵琶,更是一下子就揪住了读者的心)然后通过写妈妈的忙碌忘我工作时刻关爱的点滴小事(最好有三段,以小见大)之后,你呼应一下开头“妈妈,我恨你,都不过源于内心深深的爱啊!”(欲扬先抑的写法,首尾呼应的结构,多好啊!)
开头,你还可以怎么写?可以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开篇,让人物呼之欲出;可以环境描写,渲染点气氛烘托点心情;可以巧妙发问,引人深思,牵住读者的心;可以抒情开篇,奠定感情基础;可以引用、对比、总领……
“弱水三千,绝不要只取最后那一瓢来饮”,绝不可中了作文书的毒,千篇一律的开头那唯一一个套路!
2.一定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选材?
诸如“下雨了”,定然是没有带伞,母亲果然雨中送伞,护住了你淋湿了她;“感冒了”,定然是夜半母亲背你上医院昼夜陪伴;“车链断了”,定然有个陌生而热心的老爷爷救星般?出现;“学骑车”,定然是摔倒不扶只默默鼓励;“公园里”,定然有一位环卫工人在拾拣塑料瓶,他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定然感动了你;“公交车上”,定然有让座的感人一幕恰巧被你发现;“考试失败”,定然有老师给了你鼓励,就连鼓励的话都那么“熟悉”;“参加演讲”,定然是先紧张不已,后来终是赢得了掌声……
这样的叙事,往往是还没开始,就被我们猜出了结局,味同嚼蜡,形同鸡肋。
你质疑他们的时候,他们自己都会哈哈笑起来,然后我就被郑重其事地告知,作文书上的满分作文,小学时候这样写得高分!
呜呼,哀哉!
孩子,在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会有鲜活的生动的热气腾腾的故事发生,它是课堂上老师变魔术似的教你学会了一个易错成语;它是同学回答问题时突然的普通话和方言的自动切换;它是老师言辞或犀利或温柔的一次心灵洗礼;它是父母在返校日细腻的叮咛熟悉的背影;它是同桌借你马克笔的那次无声的援助………它们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上,你用心去回味那一刻,眼睛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么内心感受到什么,无论什么,你是见证人,你带我们去现场,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就是最动人,就是高分作文。
即使我们没有史铁生的瘫痪和丧母之痛,我们身边绝对不缺乏诸如史铁生一家人享受亲情的小确幸啊,比如像“挡”的动作,“悄悄地出去”“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坐下”的激动,“眼睛红红的”的隐忍和坚强。比如“散步”时调皮的言辞,撼人心灵的动作,包括四季美景的映衬,我们要善于捕捉这样的点滴。
再来看看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的叙事:央求看花,不去!央求看花,终于答应;再去看花,却已丧母。莫怀戚《散步》的叙事:初春来散步,竟然遇岔路;选择有分歧,抉择更不易;天平倾母亲,母却改小路;遇到难走处,中年来背负。《荷叶母亲》的感情线是这样的:烦闷——不适意——散尽了——感动。“文似看山喜不平”,无论是叙事还是情感,一波三折有波澜,才足够吸引人;欲扬先抑有起伏,才足够显章法。
同时,千万记住,母爱是“理解”“宽容”“睿智”“鼓励”“伟大“细腻”等等,诸如此类的词语,我们是花了一节课的时间通过分析细节描写品悟出来的,史铁生在文中是绝没有出现这样的词语。莫怀戚一家人中“母慈”“子孝”“妻贤”“孙乖”,也是我们根据言行举止去推断出来的。作者把他要表达的东西通过文字很明晰地告知了我们,他们信任我们的智商和感悟能力,文字就是我们和作者沟通的最好桥梁。
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大可不必出现这样直白的点明人物形象,大加赞美;更不必奋力讴歌主旨,把中心喊的山响。
3.一定是这样生动而格式化的语言?
《和(他)她初相逢》,看看孩子们的人物描写吧。
眼睛一定是大的,眼皮一定要双,嘴巴一定很樱桃,目光一定是炯炯有神,笑声一定银铃般……我确定,这许是赵丽颖;可是下文中讲的故事却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结尾还被特别点名是“语文老师张老师”。咦?我?确定?
切莫沾沾自喜于自己的形貌被“美颜”,那不过是学生的文笔太稚嫩,形同3岁孩童的简笔画中,那个千篇一律的“丑八怪妈妈”,而他们还那么郑重其事地觉得美,世界上最美!
再比如写感动,一定要有眼泪流下来,那眼泪也一定是断了线的珍珠一般。可是生活中,你真的这样大喜大悲的感动过吗?
事实上,他们对于感动倒是真的熟视无睹司空见惯了,但是为了作文“出彩”,他们硬是挤出来眼泪了。这样的眼泪,连自己都不能打动,何以来打动读者,赢得高分?
还有诸如写“静”,一定是“掉了一根针在地上都能听到”。孩子,谁会带针进考场和教室呢!别说带针,大慨连针是什么模样什么手感你都不清楚的?
“冷风”一定是“刀割”,“汗珠”一定“豆大”,“着急”一定是“热锅上的蚂蚁”,“忐忑”一定是“怀揣小兔子七上八下”,“笑”差不多要笑到“前仰后合”或者“肚子疼”,更夸张的就是“躺在地上直打滚”了(叫人怀疑是“笑”还是“疼”,疑惑是不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正在病情发作中),还有故事的结尾一定是“和好了”“赢了”“战胜了”“回家了”“睡着了”“他笑了,我也笑了”“我们大家都笑了”(好像没有“了”的故事,就不算结尾似的;可是这么多的“了”你不觉得像极了犯人交待的笔录吗,只不过他的悲情,你的全部皆大欢喜)……
孩子,即使身处同一地方在做同一件事,会不会有两个人的感受完全相同,形同复制粘贴一般?孩子,我们难道精神匮乏到失去自我,必须和别人“同呼吸共命运”了吗没有真情实感了吗?
“第一个把女人比做鲜花的是天才,第一百个也这么干的就是蠢才”。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模仿作文书上的句子呢?怎么才能摆脱作文书的魔咒和阴影呢?
答案很唯一:在生活中找“米”,向名家学习,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文字的人。名家作品,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们也是独特而敏感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字,而绝不是看了什么满分作文仿出来的“赝品”。只有自己认真观察切身体会,只有自己动了真心惹了真情,这样写出来了文字,才既能让人扑面而来耳目一新,又让人深有同感拍案叫绝。文字,她是最敏感也是最慷慨的精灵,只要你用心去捕捉,她也一定会惠赠给专属你的妙笔生花。
竟然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颇有些义愤填膺。最后还要补上一个我自己的故事:那是我20多年前上初中的时候,花费巨资买了一本作文书,印象中书很贵也很厚,成为我的至宝。课余要看,睡前要看,但我的看绝不是单单因为兴趣或者为了模仿。那本书被我反反覆覆看了N多遍,批注也密密麻麻,看不清原文,以至于没有人再肯来借它。后来上师范时也借过同学的一本《飞鸟集》,竟习惯得批注到主人都嫌弃它不得不赠予给我。这两本书中,是我的文字成长史中最好的见证人——
即使是看别人的书,也要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永远不忘记,我是读者,也是自己!而绝不是从一个读者到一个资深老读者!
接下来,该怎么做,孩子们,你们懂了吗?愿你有妙笔,盛放出属于自己那一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