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

作者: 艾润芝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10:26 被阅读0次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这年的春天,孔子去了,世人再也见不到孔子。

    说起孔子的故事,«论语»要读得烂熟于心,它是孔子弟子听课或日常发问的笔记,或记孔子的言语行事。我们知道孔子在日常生活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第十»)

    我们也知晓:束发之年,孔子在童年艰苦学习的基础上,更自觉地在学业和品德上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三十岁时,他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此时的孔子,已奠定了治学、做人、为政等坚实的学问德业基础;

    孔子教育弟子要绝四: 杜绝捕风捉影,杜绝把事情看死,杜绝固执己见,杜绝自我自大。

    孔子之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述而第七») 。

    孔子之务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第二»)。

    孔子懂得因材施教: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第六»)。

    孔子平易近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第八»)。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第五»),孔子是如此充满人情味。

    孔子行事之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语•泰伯第八»)。

    "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经»的著名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第二»)

    孔子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第十七»),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第十四»), 孔子告诉世人,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第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第十七»)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第一»)

    .......

    这些论语小锦囊,是我们生活的大智慧。

    六十岁时的孔子,听到任何事情,有着能够立即辨明事非的睿智; 任何想法和做法都不会使他越出仁道原则和规矩,是孔子在古稀之年,人生阅历丰富而思想通达的至高境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二») 这句话勾勒孔子自强不息的一生,再合适不过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经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精进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岁丧父,17岁母逝,55岁离开故乡,奔波列国14年,终其一生,孔子在政治上虽未如鱼得水,但教育上确有建树。可谓"尧舜至道天命传,孔孟圣学真儒兴。"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清人张潮让我们感悟,智慧高低,与我们的人生阅历深浅密不可分。通过时光隧道,依稀可见孔子在那智慧河边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似流水,2500年的岁月,有如花开花谢,匆匆太匆匆。江流滚滚,浪涛淘涌,冲刷尽所有的英雄人物,但愿儒家的宝典一一«论语»不会被埋没,更不要遗忘那个伟大的至圣先师一一孔子,正如:

    公元2019年的春天,我们读孔子,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情感丰沛,可以想象了解,别出心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wk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