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一词的含义我不做过多的赘述,不同的人对成功有着不同的理解,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不管在物质上的成功也好,还是思想上的成功也罢,这无可厚非,可往往过多的时候都事与愿违。于是,阿Q精神胜利法便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大行其道。
当自己想法、方案、作品等等得不到别人认可的时候,便对自己说,其实自己的想法很好,只是别人不懂。当自己的财富积累不如别人的时候,不是过多的寻找解决办法,而是一味地安慰自己,自己机遇不好,生不逢时。更有甚者便会用“顺其自然,我觉得好就是好的,我觉的有价值就是有价值的,不需要别人还评价”,这一类“骗自己”的话来安慰自己。其实这是一种逃避的想法,是不敢面对现实的表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条哲理可谓经典中的经典,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的成功是要经得起考验,经得起实践,而不是自己说的算。
臧克家先生在《有的人》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两句诗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虽然身体已经死亡,但是精神还依旧活着。当然,臧克家先生这样评价鲁迅,广大人民群众也是认可的。因为鲁迅文字里传达的精神确实经得起考验,所以他的精神一直流传到了现在,经久不衰。当然,这些种种评价都是后来人所做,绝不是鲁迅先生的自我评价。
我因为工作和个人爱好的原因,会经常写写文章。每次我写完一片文章的时候,都会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还是蛮不错的,反复读上几遍也发现不了什么问题。直到有一次我把我的文章发给我的朋友看了之后我才明白,我的文章毛病很多,从行文脉络、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之后我便多写、多看、多让朋友指出毛病。如果当时我觉得我的文章就是好,别人不懂是别人境界不够的话,那么恐怕现在我的写作水平也不会有长进。
从古至今,为什么经典的作品愈发经典,越来越收人喜爱,研究的人也越来越多。快餐文学虽然顺应了这个时代的发展,读起来的时候让人为之一振,但是过些日子却再也想不起出自何人之手。因为经典的作品经过无数人的阅读,有着良好的群众口碑,写作的过程中也是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广大读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的文学作品自然受到追捧。好与不好岂能是作者一厢情愿。
我个人认为多听取别人的评价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利于个人的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激发奋斗的热情。试想一下,我们用心做了一件事情,一定是要精益求精,自然想得到别人的好评。可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一件事,别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不断的听取别人的评价、建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更完美。
试想一下,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主观思想评价自己成功与否,长期下去可能会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泥潭,让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倦怠的思想,削弱奋斗动力,影响自身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去粗取精,倡导“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随时保持忧患意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获取真正的成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