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逼迫自己看书的时候,最为担心的是看了没用,或者看了忘记,为了能加深记忆,一边看一边记,记录一些经典的语句或者感悟,几年下来竟然也积累了好几个本子,后来干脆把一些想法就写在书上,导致看过的书都不好意思借给别人,字实在太丑太丑了。最近在简书上看到一段话:“什么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呢?那就是超然物外,拥有敏锐的感官,极强的鉴赏力,以及真正独立的人格。但这些只有读书还不够,还需要写作与生活去验证。”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看法:书上面都是一些理论,无法正确指导实践,所以读书无用论。其实,阅读最大的价值是对思维的训练,只有思维能力的提升,才能真的有效指导人的行为。这几年坚持下来的读书习惯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
先介绍下我的情况:我是做培训工作的,一方面要自己讲课,另外一方面要主持各种的培训或者会议活动,没办法定期去上那种充电的培训课程,所以只能选择最为廉价的读书。
第一 对授课的帮助:讲课基本是至少讲一天,台上的主角就是讲师自己,你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只是准备这个课的大概,没办法具体到一句话,所以真正讲课的时候就需要很大的知识体系去支撑,真的是很神奇,有时候讲到某个点,你的脑海里就自然浮现出之前看过的内容或者语句,有那种灵光乍现的感觉,然后能串联出很多,本来只是一个点,因为你的积累,竟然就那一个点你可以讲很长时间很有意思的东西;
第二 对主持的帮助:以前觉得主持这个事情还挺简单的,提前把稿子准备好就行。结果真的入了水才发现,突发状况真是防不胜防,你不仅得镇定,还要能妥妥地处理危机和突发事故。这个时候考验的不仅是反应和控场能力,更考验你的语言逻辑,你需要用巧妙的语言装作很轻松的化解,这个语言来自哪里?就是平时看书的积累,其实除了看书,你还得看一些综艺节目相声等,如奇葩说等;
第三 对写作的帮助:不能说所有写的东西都看自读书,应该至少有一半的内容来自看书或者受到的启示,写作的过程就是将看书的内容进行重构,变成自己东西的过程;
至于气质和外貌的改变,倒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反正是一年比一年不再年轻,倒是性子能稍微温和些了。
还有一个最好的点就是,阅读和看书已经变成和吃饭一样的习惯,长时间如果没有阅读就会感觉到不太自在。
如果我们没办法行万里路,一年读点书倒是可以有的。

网友评论